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27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9-27

此刻,回顾这一段 不能忘却的历史

 

——逄小威镜头下的一百位一百岁抗战老兵

 

□本报记者 万里燕

 

  9月21日,“山河记忆:逄小威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这是一个特别的摄影展,也是一个不可再现的摄影展。在展厅里的每一张照片都不可能再重拍,因为时间永不回头,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这里每一张面孔都弥足珍贵。一百张照片,一百位老兵,一百位一百岁的抗战老兵,他们脸上的纵横沟壑,不仅是时间刻下的皱纹,更是共和国那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时势造英雄。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战乱、纷争、动荡,留下了多少响当当的名字,缔造了多少后人景仰的英雄形象。当人们的眼光聚焦在这些高大身影时,很容易忽略英雄背后庞大的群体——展厅中照片上的这一百位老人,就是他们的一部分。上世纪20年代,他们还青春飞扬,稚气未脱,为了国恨家仇毅然离家从军,浴血奋战。他们的豆蔻年华里没有跳跃的音符,而是一首雄浑悲壮的战歌。抗战胜利,他们留下与战场相伴的青春,或解甲归田平淡一生,或继续戎装报效祖国。历史的长河缓缓流过,多少名姓掩于其中,最后人们叫他们“抗战老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当硝烟散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以血肉之躯在残酷的战场上奋力拼搏的情景,那是怎样 一种信仰,那是怎样一种力量!镜头下的这些老兵,和每个老去的人一样,但国家和民族没有忘记他们,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和表彰他们的功勋。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逄小威所做的,就是用镜头将历史的这一刻凝固,永远镌刻在照片中的这一百位老兵,将永远在这里向我们述说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历史是无限的,而镜头有限。在镜头外还有更多曾经参与过那段惨烈抗战的同胞们,他们有的在战争中牺牲,有的逝于战后平静生活中,有的隐姓埋名无法找寻,但不管他们身在何处,即将迎来的祖国70周年华诞,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

  曾浸满鲜血的土地已开满鲜花,曾满是疮痍的祖国已繁荣昌盛。生活在平静蓝天下的我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在节假日看着各种艺术展览,无疑这个展览将是直击心灵的一个展览,是一生都会铭记的展览。当摄影脱离了单纯的审美范畴,担当起记录历史的社会责任时,我们将从中看到更多独特的意义,这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