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27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9-27

  编者按

  9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国画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最终入选国画作品604件,其中,进京作品88件(含获奖提名作品12件)。展出的604幅作品分布于山东美术馆11个展厅中。入选作品整体呈现出国画从画室中走出来,走进了生活的创作状态。从作品内容来看,很多作品源于生活,表现生活,讴歌时代,真正体现跟反映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是军人,工人,还是农民,或者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本届国画都有所表现,可以说涵盖了各行各业、各界、各民族、各相关的题材。本报精选了6幅获奖提名作品,并附上作者创作手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画创作的思索和心路历程,也为广大国画创作者提供了借鉴和方向。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获奖提名作品及创作手记

 

李恩成 《芳华》

  这是今年入秋以来的第一场小雨,微有凉意,看着雨珠贴着画室的玻璃缓缓下滑,思绪也慢慢回到儿时的家乡。八十年代初北方的平原村庄,柳荫墙根、田间地头和阡陌纵横的稻田荷塘就是我们玩耍和成长的天地,整日的与小伙伴们厮混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闲花野草都是我们的朋友,蛐蛐蚂蚱、知了青蛙都是我们捉弄的对象。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却装满大脑,理想充斥在内心,童年的时光过的悠长而开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走出村庄,天南海北的去看外面世界的精彩,从天真年少走过而立,走过不惑,前进的路上不乏荆棘,有偶尔的成功,也是岁月与沧桑的印记。如今的家乡已被城市的发展淹没,再也找不见那时的一砖一瓦,但记忆中的故乡依然物阜民丰,儿时的歌谣“金滩头,银坝子,吃不穷的冷水沟”依然在耳边回响。《芳华》表现的就是对儿时芳草地的依恋,细嗅花香、静听虫鸣,微风拂过,思接千载,徐熙的野逸,孙廷振的生动,恽南田的清雅,任伯年的率性,都是我学习的源泉,笔墨当随时代,我以我法画我心,既是对大自然的崇敬,也是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的致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仅以此作献给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奋斗在各行各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者,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一路芳华。

 

王顾宇 《匠心筑梦——建设中的天眼》

  该作品选取天眼反射面单元吊装的这一工作状态为创作母题,旨在弘扬天眼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大国工匠们匠心筑梦的敬业精神。画面中的天眼坐落于群山环抱的大窝凼洼地中,与左右两侧耸立的山峰巧夺天工般的融合在一起。四周的山体采用线面结合,皴染结合的手法层层积墨而成,即有细线条的勾写,又有大笔触的书写,造型的趣味,笔墨的味道,画面的节奏韵律,都在写的过程中自然呈现出来。

  与深色山体形成对比的是长短线条淡墨勾写的天眼主体框架。钢梁轨道由外向内一圈一圈环绕,最终汇集于中心环梁上。在视觉上形成的漩涡感增加了天眼建设状态的动感,使画面节奏跳跃富有张力。通过力的牵引成功将观者的视觉锁定在天眼中心的建设者身上,增加了画面的故事性与生动性,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画面调整的最后阶段,我们综合运用了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有些地方在喷壶喷染后趁湿淋写滴洒而成,有些地方借用滚筒,棉布等工具粘墨拓染,这些都是为了在确保构图造型严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写意语言随机性与偶发性的特殊魅力,同时在最终调整阶段进一步加大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对比,使得画面层次更加丰富细腻。

 

张小磊 《援非医疗队》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给予非洲多个国家无偿的医疗援助。作品描绘的是解放军的一支医疗队在东非进行医疗援助的场景。画面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借鉴了敦煌壁画古朴、厚重、强烈的艺术形式,注重细节的表达,采用了虚染法,脱落法等技法,渲染出非洲人民对好的医疗条件的渴望和解放军医疗队对非洲居民的关切,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邱佳铭 《八君子图》

  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其势如君子轩然之态。松树的坚韧、不凋、坚贞凌霜,或抱节自屈,或挺拔堂正,高洁如君子之德。中国历史上不乏礼赞松树的文学、绘画作品,松树作为君子比德的重要载体之一,已然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的中国,君子之德依然值得继承和发扬,立足当下,坚持文化自信,并对这一优秀文化符号注入体现时代精神、时代脉搏的新内涵。《八君子图》就是在这样的认知下创作而成的,画面以挺拔的松树为主体,简洁稳固的三角形山体为背景,辅以白云绿水,营造出君子之德蔚然成风的画外之意。

 

詹勇 《非洲在路上》

  画面取材非洲大陆纳米比亚辛巴部落的生活场景,描绘了该部落女性的群体形象,在对她们颇具地域特征的情态、服饰,包括人物的发丝和头饰、脖子上的串珠、腰间的绳结、衣饰的纹路及皮毛的质感等元素的细节刻画中,再现她们未经世俗污染的原始人性之美,和发自天性的生命活力。表现方式上,以线条为骨架,以黑、白、灰这三种主色调以及它们的衍生色为基调,通过各种线条由表及里、由短及长的反复穿插,以达到线性和平面的对立统一。以线条的速度与节奏、粗细与顿挫,以及墨色的渲染,来展现画面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并通过各种绘画元素的分解整合,力图获得更富肌理性的质感,和更为纯粹的美感。将艺术描绘的重心置于遥远的非洲大地,并提炼出人性中和谐、美好的一面,无疑体现了当下文化互鉴的时代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