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80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21

准确把握当前经济新形势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点滴体会

 

□李汉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从八个方面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了深刻的阐释,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贯方针,提出三个没有变和六个方面重大政策举措等新论断新部署,回答了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怎么看、怎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要“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应对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新形势,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果断决策,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基础上,及时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机制,这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破茧成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民营企业作为数量最大的市场主体,是稳预期、稳投资、保市场主体的核心单元,是稳就业的基础,是稳金融的重要对象和载体,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外资、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在“双循环”战略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二、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机遇

  大疫当前,危中有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民营企业面对的压力前所未有。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许多东部沿海地区“两头在外”出口型民营企业面临空前的生存压力。我省虽属内陆省份,但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影响仍日益显现。据统计,今年1-7月,全省注销市场主体15.65万户,其中企业2.21万户。近期,省工商联对上半年民营企业运行状况调研显示,我省虽已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但市场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萎靡矛盾突出,6月底依然有超过3成问卷调研企业营收状况较4月份下降,民营企业用工、原材料成本处于高位,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有待改善,中小微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二)新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内、外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经济、保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恢复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双胜利”。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1.5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2.26亿元,下半年还有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目标空间,系列政策为民营企业对冲疫情影响提振了市场信心。今年二季度全国GDP增长3.2%,上半年我省GDP增速达到1.5%,均实现由负转正。今年7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7.2%,贸易顺差达到623.3亿美元,出口同比创年内新高,对外经济展现积极信号。更重要的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14亿多人口和4亿中产阶级的巨大消费潜力蕴藏着可观的发展空间,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独特的制度优势都能够为民营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提供切实的保障。

 

  三、以强有力措施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逆势发展健康成长

  2019年统计,我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7%的GDP,提供了全省40%的税收,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据了98%的市场主体,但“小、散、弱”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数量上看,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201.27户,不到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区的1/5。从占比上看,民营经济GDP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低于一些东部发达省份10多个百分点。从规模上看,74.5%为个体工商户,仅有1家百亿级民营企业,1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仅29家境内上市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农业、能源、原材料型、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多,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企业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竞争力不强。总体上讲,稳住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仍应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狠抓政策落实,着力稳住我省民营市场主体存量。一是各级政府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二是各级政府要认真开展招商政策兑现、拖欠款项清理等专项工作,切实维护好政府信用是避免企业外流、“用脚投票”的关键一招。三是要用心用情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贵州营商环境”,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全国一流、西南最好的投资洼地。四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珍惜企业家的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让“像尊敬科学家一样尊敬企业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蔚然成风。

  (二)紧盯项目落地,做大我省民营市场主体增量。要紧盯“2020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2020贵商大会)”616个签约项目和其它产业大招商签约项目的跟踪和落地服务工作,推动更多投资意向转变为签约项目,确保更多更好的企业落地贵州,不断做多做强我省民营市场主体。

  (三)抢抓政策机遇,提高我省民营市场主体质量。一是要充分利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机遇,引导帮助民营企业调整布局国内和省内市场,坚定民营企业对以内循环为主体发展方式的信心决心,积极维护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国内大循环,释放内需潜力。二是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黔货出山、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并在其中实现成功转型和发展壮大。

  (作者系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