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619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9-13

一位老政协工作者的初心和情怀

 

——看望省政协原主席苗春亭纪实

 

□郭福基

 

  我作为曾连续四届在省政协履职的政协工作者,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我直接接触、亲见亲历的那些在人民政协这个大家庭里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事迹,深感荣幸。

  省政协原主席苗春亭(以下称苗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省政协老工作者。苗老从1955年开始至1992年,历任第一届省政协副主席,第二至第六届省政协主席,除去“文革”10年,从事政协工作达25年之久,为贵州省人民政协事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我清楚地记得,十年前的一天,我邀约时任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韩侃等同志去看望苗老。我是在苗老任第六届省政协主席期间到省政协工作的,在苗老身边整整工作了5年。因此,我们在拜望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政协工作。苗老作为一位老政协工作者,对政协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当年他已年过九旬,却兴致勃勃、有条有理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主持省政协工作期间办的几件富有影响力的实事:

  ——一是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苗老追述了当时的情况,他说, “文革”期间,各级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工作全部陷于停顿,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受到严重冲击。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形成了牢固的患难与共的合作关系,因此,他们经受住了“文革”的严峻考验,终于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共和国发展的春天。1977年10月以后,各级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开始逐渐恢复活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人民政协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苗老说,这个时候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的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党的拨乱反正和统一战线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专门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抽调一些政治素质和统战意识比较强、政策水平比较高的同志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花了几年时间,为蒙冤受屈的不少同志平了反。苗老尽管在“文革”中也受到严重冲击,但他一直心态很好,雍容大度,他坦然地对我们说,人一辈子只要无愧于党和人民,也就无怨无悔了。他还饱含深情地说,那些年我始终牵挂着的就是为老人们平反这件事,看到那些获得平反的同志,尤其是一些老政协委员获得新生后重新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从报国无门到报国有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时,感到万分欣慰。苗老特别强调说,现在追忆这件事,目的是告诉大家今天出现的多党合作新局面确实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二是恢复建立县级政协组织。自1955年4月起至1966年5月止,全省除市州外,有30个县建立了政协组织,共有委员1712人,“文革”期间,全省各级政协被迫停止活动达10年之久,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省政协开始逐步恢复工作。苗老说,当时不知从哪里吹来一股风,质疑县级政协存在的必要。对此我们不认同,要求省政协办公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论述县级政协有存在必要的调研报告,阐明我们的观点和主张:不仅原来已建立的县级政协组织要恢复,而且未建立县级政协组织的要建立,这是适应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工作不断拓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这份调研报告报送了全国政协。我们的这一主张,得到省委和各级党委的支持。不仅原来建立的县级政协组织陆续得到恢复,而且又有一批新的县级政协组织相继建立。苗老接着说,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我之后几届省政协的努力,现在七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都建立了政协组织,铜仁、毕节两个地区建立了省政协的派出机构地区工作委员会,各级政协委员总数达到17000多人。实践证明,县级政协作为一级政协地方组织不仅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且是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支持县级政协工作,在苗老和七届省政协主席龙志毅、八届省政协主席王思齐任内,在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商请省财政厅连续几年拨出专款,帮助一些县级政协改善办公条件。

  ——三是智力支边工作起了步,开了头。苗老说,改革开放初期,政协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但我认为再忙也要忙到点子上,不要乱了阵脚。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我和我的同事们紧紧围绕“实现我省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这个中心任务,团结和调动参加省政协的各方面代表人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建言出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当时省政协集中了我省不少有影响的各方面专家、学者,他们报效祖国的积极性很高,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办些实事,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与各方面同事商量,集思广益,1983年我们向中共贵州省委建议,成立贵州省智力支边联系小组,由省政府一位副省长牵头,在省政协建立智力支边联系小组办公室,依托政协开展工作,组织各民主党派成员和各有关方面人士开展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智力扶贫工作。省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经过大家的努力,开始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99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的王思明同志,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代表我作了以“智力支边是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发挥优势、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为主题的发言,由于发言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受到与会委员的好评和全国政协的重视。苗老说,这项工作我们当时仅仅是开了一个头,之后几届省政协在这方面进行了拓展,干得有声有色,成了我省政协工作的一个“品牌”。

  ——四是把学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苗老说,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我清楚地记得,1984年5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对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邓大姐把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五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她特别强调,在学习中提倡解放思想、自由讨论,认真实行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方针,切不可重复过去那种“左”的错误做法。苗老说,听了邓大姐这番讲话,受到很大启发。因此在省政协工作中,基本做到了以身作则,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苗老几十年来,在学习方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不少新的见解,他说,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唯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做好各项工作。具体到政协工作来说,政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才能认识和把握其特有的内容、方法和规律。对于每一个政协工作者来说,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但任务繁重、公务繁忙,又使同志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很难有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怎么办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需要人们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相伴终生的习惯与兴趣,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只能想办法挤时间学。在这个问题上,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倡导利用“三上”的时间,即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这种精神值得提倡。苗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年事已高,视力减弱,他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浏览好几种报纸的大标题。

  ——五是把文史资料工作列入了政协工作的重要日程。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富有统战、政协特点的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从苗老主持省政协工作开始,历届省政协领导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均有副主席分管这项工作。他们坚持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原则,坚持统战和“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征集、研究和出版近现代文史资料工作,使这项工作发挥了鉴今资政作用,取得可喜的成绩。

  ——六是注重总结经验,用经验指导和推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省政协在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值得倍加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苗老主张每一届省政协都要召开一次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级政协在工作中积累的带共性的经验。苗老在六届省政协召开的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总结出的经验中,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政协工作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在政协各级组织和各项活动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各级政协工作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正是恪守了这一根本原则。

  ——七是创办《贵州政协报》。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政协创办了报纸。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贵州省政协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之后,于1989年初作出决定:创办《贵州政协报》。苗老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担任山东湖西地委机关报《湖西日报》社长,冀鲁豫区党委机关报《冀鲁豫日报》总编辑,对办报纸情有独钟,深知报纸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苗老对办报纸很重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他多次强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想法克服,下决心创办《贵州政协报》,要把《贵州政协报》,办成一张有特色、格调高雅的报纸。为此,他亲自到山西考察山西省政协办报纸的经验,多次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创办报纸的有关事宜,并决定由时任省政协副秘书长罗世庆牵头办报。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贵州政协报》于1989年10月1日创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贵州政协报》题写报头。20年来,在历届省政协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经过报社同志的共同努力,《贵州政协报》在健康成长,从对开旬报发展到今天的周四报,至2009年9月3日,报纸已经出版2058期。当我们告诉苗老今年省新闻出版局组织专家对省内出版的44家报纸进行评审,全省仅7家报纸被评为一级报纸,《贵州政协报》就是其中之一的讯息时,苗老很高兴,他说,我衷心祝愿《贵州政协报》越办越好!

  此次登门看望苗老,总的印象是他兴致很高,尽管年事已高,但思维仍然十分敏捷,记忆力仍然很强,他的一番话含义深刻,朴实厚重,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终生难忘。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