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抗战的经历
□夏禹声 口述 胡启涌 整理
我叫夏禹声,1920年3月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1940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四期第5分校通讯科,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一枚。人们都说我是一名抗日英雄,我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抗战老兵。
我被土匪当人质
1920年3月,我出生在湄潭县永兴镇茅坝乡后坝屯一个富裕之家,父亲夏国藩,母亲冷怀芝。1927年,我7岁时便在杨村私塾发蒙读书,一年后,又在本乡水口寺自家开办的学校就读。1929年某天,我在杨家坪读书时,我与另一名同伴被土匪抓去做人质,叫家人拿钱来取。当家人得知此事后,立即组织100多人枪悄悄包围了土匪据点,趁土匪生火煮饭之时突然发起进攻。双方枪战开始后,我与同伴趁乱逃离土匪驻地,跑出山林回到家中。
1934年,我在湄潭中学读书时,父亲与时任茅坪区区长的颜某的亲属因税务纠纷起了口角,两人发生争吵时,颜某趁父亲不备,掏枪打死了我父亲,死时父亲才41岁。
报考黄埔军校
1935年,15岁的我到贵阳达德中学读书,当时的校长是著名的民主人士谢孝思,董事长是王若飞的舅舅黄齐生先生。两位前辈经常给学生讲述“9.18”事变以来,日军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对全国同胞的杀戮,激起了全体同学的爱国热情,都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我身边的很多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抗日前线。当时黄埔军校到贵阳招生,我与同学们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报考,结果只录取了800多名,我有幸被黄埔军校十四期第5分校通讯科录取。1940年6月,正当我求学报国之际,却发生了一起令我很无奈的事,家中由祖父做主,把我与老家田姓之女田文慧订了婚。此时虽然前方战事吃紧,但是祖命难违,我只好请假回家完婚。谁料我刚走到昆明车站就接到部队的通知,有紧急任务叫我快速赶回部队,接到命令后,我不假思索转身即赶回部队复命。家人得知我无法回到家中完婚后,只好由我妹妹夏子媛替我拜堂娶亲。
之后,由于我随部队四处征战,没有固定的地址无法与家人保持正常联系,加之生死难料,家中又由祖父做主,安排我未见面的妻子田氏与四弟结婚。
在云南阻击日军
1940年,我从黄埔军校十四期第5分校通讯科毕业后,编入云南省交通大队任少尉通讯员。因我通讯技能不错,不久又被提升为中尉,任无线电总台副台长,电台总部设在昆明市五华区圆通山。随后,我调任无线电第5台台长,配属于交通大队步兵第3旅和第4旅。后来我又调到步兵第5旅,随部队驻防云南省蒙自、金平、屏边一带,受命阻击日军对云南边境的疯狂侵犯。
当时,我军驻在云南边境的只有7个旅的兵力,我部刚到驻地,就遭到日军连续4个昼夜的猛烈进攻。我在一次保护电台时右手受伤,但我一直带伤工作,按照首长指示通过电台准时掌握敌情和调遣部队,与大家并肩作战到最后。虽然我军将士伤亡惨重,但是有力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使日军未能从云南边境入侵的阴谋得逞。
1944年,我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央陆军第93军22师,军长卢浚泉,师长龙泽汇。22师有三个连,分别是警卫连、通讯连、特务连,我任通讯连上尉连长,随部阻击日军,直到1944年12月才结束。
我在师部队最早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作为93军22师通讯连连长,最早获知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当我通过电台获知消息后,又冷静的进行了信息核对,确认属实后我顿时高兴得跳起来,马上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报告师长龙泽汇。当我到向师部汇报后,师部的人都怀疑日本投降的真实性,见师部的人一脸疑惑我急得直掉泪,师长见我着急的样子,经过与有关部门核实信息后终于相信了,还兴奋地解下手枪“啪”地一下放在桌子上,一脸喜色地命令我:“赶快将这个消息报告卢军长。”接命令之后,我是欲转身时,却看见桌上放着师长精致的“勃郎宁”手枪,将惜才,兵爱枪,我不禁心生羡慕露出喜爱之色。师长猜知了我的想法,满面喜悦地对我说:“你赶快去把这个喜讯报告军部,回来我就把手枪奖给你。”日本投降当天,我得到师长奖给的手枪,这段历史真叫人难忘。
日本宣布投降后,我所在的93军22师奉命赶赴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师部明确我负责接收日军的通讯器材。受降中,几个日军士兵还不老实,准备将通讯器材沉入河中,却被我及时发现。我十分生气,抓住带头的一位日军大佐就是两耳光,已投降的日军再以没往日的嚣张了,只好乖乖地将通讯器材如数交到我手中。
回家任教到退休
抗战结束后,内战又开始,我部奉命北上参战。1948年9月,我部在锦州战役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
解放军优待我们,想回家的士兵部队发给通行证和路费,不少士兵就离开部队回家去了。其实在锦州投诚之前,我就认识了抗联地下交通员刘云成,所以我选择了留下。刘云成十分欣赏我,便将他的女儿刘淑芝许配给我,是时刘淑芝还在辽宁省锦州市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我留部队期间,得到了刘云成的很多照顾,并住在他家。1948年腊月,我与刘淑芝结婚后,她在家中经营一个小店,我则被安排在锦州市锦华被服厂当主管会计。
1962年4月,我与贵州家人取得了联系,便携带家眷回到老家湄潭县,居住在落朝坝的老宅里。1978年我被安排到湄潭县永兴镇民校当教师,先后担任永兴民小、永兴二小、永兴中学英语老师,于1989年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