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54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5-09

发布“招贤榜” 提供“攻关台” 激发“创新潮”

——我省以“技术榜单制”创新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显实效

  2017年以来,我省以破解科技资源匮乏、弥补创新资源不足为出发点,在全国首创技术榜单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通过构筑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揭榜比拼招才引智,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释放创新活力。截至目前,已发布7批16个技术榜单,立项启动实施6个项目,带动社会研发投入1.7亿元;吸引国家级人才14人,在黔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

找准痛点领域 发布“招贤榜”

  形成技术榜单。围绕全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聚焦省内外长期解决不了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凝练需要攻关的技术指标,绘制技术榜单,改变了过去一般以项目指南方式,征集科技计划项目的传统模式。如,2017年8月发布的“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领域技术榜单”,要求100%实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和机器人无人化开采。三一集团中榜后,组织力量集中攻关物探技术,加紧研制煤层探测及三维建模,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掘锚一体机。

  发布技术榜单。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平台面向省内外发布,调动国内外科技资源参与。采取竞标形式,组织专家论证,选择最优方案和最佳团队落地实施。2017年、2018年面向全球先后举办1次新闻发布会、6次网络发布会进行宣传推介。其中,发布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规模化替代榜单收集到了24个申报解决方案;“贵州省审批服务便民化技术榜单”吸引28个团队申报。

合理设立门槛 提供“攻关台”

  打破科技攻关项目只给省内机构和人员的惯例,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面向省外乃至国外团队开放,项目申报采用一榜多方竞争方式,吸引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大集团公司企业参加,构筑开放创新平台。目前,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德富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同时,以实用性、成效性为目标,除大数据技术榜单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短板,设置了论文考核指标外,其余均不设定论文要求。如,煤矿设备轻量化榜单项目合同中,约定了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以及专利标准和人才团队培养等内容,未对科技论文指标设定要求。

转变投入方式 激发“创新潮”

  针对科技经费投入分散问题,技术榜单制项目科技资金以“瞄准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投入”为导向,财政投入方式采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等多种办法,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配置靠拢。对中榜单位,无偿资助不低于1000万元科研资金,支持其引进科研团队、搭建研发平台、转化和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等工作;对攻关成功的项目,还提供不低于5000万元的资金后续支持,并给予中榜单位或团队一定的股权。为此,我省还专门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股份投资管理办法,为股权投资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还探索了技术榜单与人才专项结合的方式。对于符合条件的揭榜比拼获胜者,将通过绿色通道列入“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如,大数据榜单中榜的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已入选“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计划”。

破解难点痛点成效显著

  收割先进成果。技术榜单制推出,聚集了一大批科研团队参与攻关,破解难点、痛点,成为“智力收割机”。如,三一集团用工业化思维提出改造建筑业的方案,致力于提高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全省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深圳德富莱公司针对省内企业提出了完整的智能工厂方案,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制造业竞争奠定新优势。

  招来一流人才。借助技术榜单项目,吸引或引进来黔开展科研合作的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专家共7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人、高被引科学家2人,培养教育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弥补了本省部分领域高端科研人才稀缺。如,煤矿“两化”榜单项目实施以来,促进中科院院士、深部岩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教授来黔建立院士工作站,并引进新技术N00/110工法来黔开展示范应用及试验。

  引进优强企业。技术榜单吸引多家企业揭榜,我省摒弃“甲方”思维,主动登门服务,招才引智同时招商引资。目前,深圳德富莱公司、三一集团已在贵州投资建厂。其中,深圳德富莱公司作为全国智能制造及其相关服务业领域的佼佼者,已为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贵州凯欣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订制了智能生产线。

  (据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