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哨村:种桃树荒山变金山
□本报记者 潘 建 王 吟
一个小山区,因一个农业科技人员的引领,发展一个产业,经过十年的不懈奋斗,从人均收入不到300元,有三分之二的人家没有解决温饱的省一级贫困村嬗变为水果总产值3690万元、人均达5000多元、远近闻名的水果生产专业村。
这个村就是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下哨村,这个科技人员就是时任安顺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现任安顺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民盟安顺市委副主委、安顺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李用奇,这个产业就是果树产业。
10月23日,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新闻采访团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下哨村,亲身体验和感受这里发生的变化。
“李院长是我们的恩人,是他当年发动我们种植果树,教我们剪枝、施肥和科学管理。”说起自己这些年从“只能解决温饱”到“年收入20万元左右”的巨大转变,西秀区宁谷镇下哨村村民曾顺祥万分感慨。
20年前,曾顺祥带着家人每年辛苦劳作种植农作物,忙碌一年的结果仅仅是“勉强维持全家人的温饱”。如今,曾顺祥从种植几亩到现在种植30亩,年收入达20万余元的水果种植大户了。
1997年,李用奇受民盟安顺市委委派到省一级贫困村——下哨村帮扶。他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动员,身先士卒,紧紧咬住荒山开发不放松,组织和带领群众发展果树,从2000年5户人家率先种植20亩果树开始,经历10年不懈的努力,到家家种植果树,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产业村。果品主要销往贵阳、遵义、六盘水及广东、昆明、重庆等省内外市场,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少量果品远销东南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亮点。如今的下哨村已是年水果总产值达3690万元、人均达5000多元的远近闻名的水果产业村。
“在李院长来到下哨村之前,下哨村属于省一级贫困村,荒山多、土地少,村民基本靠种植农作物为生,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难以解决广大村民的温饱。”曾顺祥表示,现在的下哨村已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荒山变金山、粮农变果农的致富之路。
“从一无所有的荒村变成了名副其实水果产业村的同时,下哨村的桃树经济还带动了周边村寨,现在整个宁谷镇都成了远近闻名的万亩果园镇,目前宁谷镇果树种植已达23000多亩。”宁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兴玲介绍说。
曾顺祥告诉记者,李用奇来到下哨村,给村民们做果树种植的技术支撑,现在下哨村家家会种植、家家有产业,大家都把过去零散的果树种植变为现在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日子好起来了,村民们开始比起了致富积极性。村里老百姓每年把桃子卖完后,有的出去旅游,有的趁农闲时间做起了小副业,大家的钱袋子渐渐地越来越鼓。
据王兴玲介绍,李用奇在探索出水果产业后,还手把手教农户种植果树,从育苗、施肥、剪枝、套袋以及收果等一系列种植方法和技巧,完完全全教给农户。目前,宁谷镇下哨村的农户种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水果产业已从下哨村发展到宁谷镇,下一步宁谷镇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旅游项目来增加农户收入。同时,下哨村还将引进水果深加工的相关企业,把水果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王兴玲说。
如今,走进宁谷镇下哨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的道路、林立的新楼、成排的新车和农户脸上欢欣的笑颜。当然,最最惹眼的还是屋后山林成片的精品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