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86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7-04

锦屏四举措探索绿色发展新路

  本报讯(邓金华 蔡甜甜)近年来,锦屏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树立“磐石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绿色经济”、划定“保护红线”的方式,积极探索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成效明显。

  树立“磐石理念”,坚持生态战略不动摇。采取用“绿色”贯穿发展、用“责任”规范工作、用“宣传”传递声音的方式,及时出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意见》《锦屏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划分规定(试行)》《锦屏县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和职责。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发挥电视、广播、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宣传作用,广泛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县营造良好氛围。2016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培训讲座89场次,下基层宣传108次。

  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以建设锦屏三江国家水利风景区为抓手,将县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4A级景区。按照宜居城市国标要求,不断优化县城功能配套,实现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12平方米。通过实施农业人口转移和生态移民工程,引导农村生态脆弱区域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退耕还林还绿。妥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重点保护乡村优质耕地、田园风貌和自然风光。今年,已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87个,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45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融资贷款项目63个。

  发展“绿色经济”,丰富生态建设新产业。 以优化环保企业、景区环境、高效农业、林业产业、大健康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目前,该县有规上企业63家,已完成企业技改升级7家;安排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有省级农业示范园区3个,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产地认定18个(面积13.5万亩),畜类产品产地认定4个,渔业产品认证4个,水产品产地认定5个;全县人工种植太子参、钩藤、白术、何首乌等中药材6.54万亩,建立钩藤、何首乌、薏仁米等良种繁育与优质种子种苗供给基地4个。

  划定“保护红线”,实现生态体制规范化。组建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锦屏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建立县、乡、村三级环保网格监管体系,全面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地洁等七大工程。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环保管理制度,理顺环境监管体制,集中部门环保职责,探索实行环保工作统一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委托贵州师范大学专项编制《锦屏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规划》,认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锦屏县生态“红线”(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区域名录71个,有主导生态功能区9个,总面积548.02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