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185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30

国家文物局就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提出会办意见

加强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本报讯 (谢文飞) 日前,国家文物局致函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就住黔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省委常委、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领衔,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原副主席武鸿麟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提案》提出会办意见。

  据悉,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对三线地区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一批工业城市的兴起,对我国航空航天等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基业和鼎定大局的意义。其保留至今的众多工业遗存,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护好、利用好三线建设遗产资源,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让三线建设新兴城市借助光荣历史的牵引力跨越发展,特别是让西部省市在国家战略利益格局中的地位突出,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省委常委、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领衔,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原副主席武鸿麟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提案针对三线建设遗产资源面临消亡的现状提出建议——

  实施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价值保全基础工程。对三线建设遗产资源开展全面调查、登记、整理和研究,形成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项目群,并设立和开展三线建设系列课题研究。

  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以发掘提炼三线建设的历史智慧与精神价值。

  部署三线建设遗产资源整体利用。开展以三线建设情怀为纽带的文化活动,不断打牢三线建设文化记忆的民俗基础。倡议三线建设新兴城市之间的合作,构建基于共同历史感情和人文精神的合作机制。扶持三线建设企业创新发展,为地方跨越发展和扶贫攻坚贡献力量。

  日前,国家文物局就该提案提出了会办意见。意见指出:《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开展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和水利遗产普查和保护,加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将以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协调相关“三线”城市人民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三线建设遗产保护水平。

  一是联合工业、军工、科技等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关学术机构,加强三线建设遗产全面梳理、调查与系统研究,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当地文物事业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加强依法保护。鼓励开展跨地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资源整合、协作联动,形成整体效应。

  二是履行“三线”城市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完善管理措施,对存在险情的三线建设遗产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加强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保存状况。同时加强对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线建设遗产评估,尽快将价值突出、意义重大的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也将在今年部署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中对三线建设遗产予以充分关注。

  三是依托三线建设遗产载体,创新保护利用途径与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开展保护利用试点示范,提升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水平,引导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与扶贫攻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社会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在展示利用、环境整治、城市特色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