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庄坝
□罗 婧
当前,全国上下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如何践行“三严三实”教育,走好“最后一公里”,让我想起去年走进哲庄坝的所思所想所感。
2014年5月10日,按照县委的要求和县委党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我随县党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流动党校教研组”走进了哲庄坝。
哲庄坝是哲庄乡政府所在地,其知名度在全县二十七个乡镇中,可说是非常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本人对哲庄坝也无特别的印象,直到这次哲庄之行前,匆匆翻阅了了一些零星资料,到哲庄后听了同志们的粗略介绍,才了解到哲庄坝在历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一面。
说哲庄坝非同一般,是因为它在历史上产生过许多精彩的故事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很多精彩的故事和记忆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还是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
据相关资料记载和知情人的回忆,1936年3月12日,在哲庄坝由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与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纵队之间的一场战斗中,由于贺龙同志的精心指挥,不到三天时间,就彻底击溃了万耀煌纵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带领部队顺利转移。战斗打响之前,当时贺龙同志的指挥部就设在镇雄巴溜乡一户姓鲁的人家,这里山高谷深,道路崎岖,距离哲庄坝战场约七公里。
3月11日晚, 贺龙同志率部到巴溜,并到鲁家商量借房子用(当时鲁家有一栋三合院草房),鲁家主动把其厢房的一头让了出来,这就是当时贺龙同志的指挥部了。3月12日,在贺龙同志的指挥下,具有战略意义的哲庄坝战斗打响了。当时,贺龙同志亲临前线指挥,对带路的老乡陈家珍关怀有加,陈没见过战争场面,谎称肚子饿了想逃跑,贺龙同志怕他遇上敌军不安全,机智的给了他两个饼子 ,并体贴的叫他弯下腰小心冷弹。战斗胜利后,13日凌晨天还没亮,贺龙同志就带领部下迅速转移,离开了鲁家,离开了哲庄坝,走向了新的战场 ,走向了解救受苦受难的全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道路。
站在哲庄坝,回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贺龙同志在一栋茅屋的半间厢房中运筹帷幄,精心指挥战斗,用短短的时间,取得战斗的胜利,其积累的战斗经验和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在对待老乡的细节中,体现了贺龙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博大的胸怀和爱护、关心人民群众的高尚品格。老百姓都说“红军真好,纪律严明,拿百姓的一个鸡蛋都得付钱!”正是因为有贺龙这样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正因为他们出色地走了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才在后来短短的十多年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和老一辈的共产党人相比,我们差距是有多么大!我们有的领导干部总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不了解群众, 不干实事,对这样的领导干部,群众的意见是很大的。哲庄坝战斗的胜利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和群众站在一起,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继承和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践行“三严三实”,远学习贺龙同志,焦裕禄同志,近学习身边的文朝荣同志,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