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于俊生
今年是人民政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5周年,贵州省政协伴随着人民政协的成长和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我们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回首往事,有利于继承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有利于继往开来,牢记人民政协的使命和职能,有利于把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回眸31年的政协工作,仿佛弹指一挥间,记忆中有一些片段难以忘怀。
初到政协工作
记得1983年大学毕业来到省政协报到时,心里忐忑不安。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的十年间,贵州省政协的工作被迫中断。文革期间政协的“牛鬼蛇神”特别多,当然其中也有我的舅公王天锡,他是第一届省政协常委,由于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期间肯定是逃不掉的。不知我这个学了五年医的学生能在政协干什么?我想到医院工作怎么到了政协?后来听说省政协下面有政协政治学校(现社会主义学院)医务室,我想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应该是比较好的,我愿意到政协政校工作。可到了学校,才知道学校只有五个人,省政协副秘书长兼校长,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教务处处长,一个图书管理员,再就是我这个医务室的医生。由于学校没有办培训班,没有学员,我这个医生一年没有一个病人,只有每天到图书室借书看,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82年修改版)了解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友好活动中进行了许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拨乱反正、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有着光辉的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政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经受了挫折和严峻的考验,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终于迎来了政协组织恢复的春天,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当选为五届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同志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思考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十分光荣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1978年12月,党的三中全会召开,省政协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平反冤假错案,专门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为文革期间受冤屈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以及不少的同志落实政策,平反平反昭雪。1983年,省政协向中共贵州省委建议,成立贵州省智力支边联系小组,由一位副省长牵头,在省政协建立贵州省智力支边联系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民主党派以及有关人士对“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智力帮扶工作。1984年省政协五届二次全会召开,由于需要工作人员,把我从医务室抽到简报组担任妇女工作组小组秘书,在简报信息收集中了解到,五届省政协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从推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转移。我感到在医务室是虚度光阴,开始认识到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我想政协应该是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谁知命运又安排我到了省民宗委工作。
难忘的“两山”扶贫调研
1993年,七届省政协确定以麻山极贫地区作为扶贫调研工作的突破口,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和省民委联合组织有关委员以及民族研究所的专家学者60余人赴麻山地区开展5个县接壤的20个乡镇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探索寻求这片山岩裸露,人均口粮不到300斤的极贫地区扶贫开发的路子,使这片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能尽快脱贫致富。这次调查写出调查报告25篇20多万字,录制了《麻山在呼唤》录像片。调查中发现,麻山地区群众的极贫状态主要表现在“缺粮、缺钱、缺水、缺房、缺电、缺医、缺教、缺穿、缺油盐、缺路十大方面。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太差,是麻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生产落后的原因之一。时任七届省政协的领导以崇高的政治智慧和无私无畏的胆识确定在199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到中央有关部门汇报贵州麻山瑶山的贫困状况。省政协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蒙素芬副主席会同有关部门的同志,带着文字和录像资料专程赴京分别向国务委员陈俊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杨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德珠、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陈虹等领导汇报。这些领导看完《麻山在呼唤》录像后,都流下了眼泪。当时中央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省在麻山、瑶山极贫地区进行的贫困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政协对麻山瑶山的扶贫调研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同年省政协七届七次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我省麻山极贫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案》分析了麻山极贫片区的贫困状况和原因,对如何尽快改善麻山极贫片区的贫困面貌提出了10条具体建议,由于这些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纳,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回复办理省政协《建议案》的函中说:“省政府对此《建议案》极为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分别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根据《建议案》的内容制发了《关于加快麻山、瑶山地区扶贫开发步伐的通知》(省办发[1994]30号),并指示有关部门发出倡议,号召省城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向麻山、瑶山地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两山"人民解决温饱,在全省掀起轰轰烈烈的向“两山”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政协开展麻山、瑶山贫困状况调研工作是:“动脑筋、动感情、动真格。得到省优秀扶贫单位的表彰后,我们又到了望谟麻山乡,开始关注麻山腹地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赶回贵阳,父亲已经去世,自觉没有照顾好父亲非常遗憾,谁知道,母亲由于悲伤过度,不久脑出血也去世了。我感到天都塌了,悲痛欲绝,父母都不在了,我不知道怎样活下去,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办理完殇事,想到父母的教诲:“女儿你好好工作就是对我们最大的照顾和安慰”。我在遗憾没有陪伴父母的痛苦中站立起来,从此,我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调研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武陵山等贫困地区结下不解之缘
位于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交界处的武陵山民族地区,面积约10万多平方公里,少数民族1380多万,由于行政区划阻隔,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2004年全国政协民宗委提出要探讨跨省交界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重点帮扶连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我省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始终关注贵州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铜仁各县乡村到黔北务川、道真、正安等县都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区域发展,十届省政协积极配合由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全国政协张榕明副主席率领的全国政协调研组赴我省就“积极推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我委积极配合全国政协民宗委,对我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规划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国家总体规划和地方专项规划的衔接,跨省协作提出意见建议等。为此,还召开了专题汇报会,王正福主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民宗委采纳了我省的意见建议。十一届政协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坚持不懈的关注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等贫困片区的扶贫开发工作,2013年,省政协由孙国强、班程农、陈敏三位副主席带队,分别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乌蒙山调研,还到全国政协,国务院扶贫办汇报贵州武陵山片区的贫困状况,到有关省区,联系开展协同调研,《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关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建议案》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作为全国8个民族省区之一(5个自治区,贵州、云南、青海)的贵州省,民族地区发展滞后,欠发达、欠开发,是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全省一类贫困乡镇中,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占79%,在全省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占60%。加快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确保民族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不掉队,与全省的发展差距不拉大,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历届省政协从麻山、瑶山到滇桂黔石漠化,从苗岭山区,武陵山到乌蒙山,都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足迹踏遍贫困地区的山川峡谷,扶贫帮扶献爱心,情洒民族地区村村寨寨。十一届省政协第八次常委会通过的《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关于我省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建议案》对民族地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常委们认为,要继承历届政协扶贫帮困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的盯住“两山”、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使这些地区与全省的发展差距不拉大,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省委副书记李军,副省长刘远坤等领导对《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关于我省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建议案》给予批示,赵克志书记:“省政协几个建议案很好,请省长批示有关领导和部门认真研究,扎实推进。”陈敏尔省长:“建议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在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扶贫力量精准化帮扶、扶贫资金精细化管理和差别化考核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六个到村到户”,集中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尽快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李军副书记:“省政协这份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建议、十分具体,很有操作性,值得重视。请省扶贫办在研究和实施精准时认真参考。”有关领导也对历届政协开展的扶贫调研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回想31年来的工作,我感到往事并不如烟。在纪念人民政协6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继承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政协优势,为促进我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作者系省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