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65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5-01

话语权:政协委员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郭福基

  今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治决议》指出:“要营造真诚协商、平等议事的民主氛围,鼓励委员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符合法律规定和政协章程要求,运用好政协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出要运用好政协的话语权,这在全国政协的文件中尚属首次,凸显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话语权(即言语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政协委员最重要的民主权利。在全面深化改革情势下,如何珍惜和运用好话语权,发出“好声音”?这是摆在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面前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维护和保障政协委员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过程中的各项民主权利(含话语权),并为政协委员切实有效行使民主权利搭建宽阔的平台。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中共中央越来越重视人民政协对治国理政的意见建议,加强反馈和落实,并一再强调:要按照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的精神,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自身的优势和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为全面改革凝聚起正能量;要鼓励政协委员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听取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诉求的呼声;要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支持讲真话、道实情,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切实营造真诚协商、平等议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要运用好政协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唱响“好声音”。这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并为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切实用好话语权,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公众参政议政热情持续高涨的今天,作为政协委员,要有新作为,真正得到人民的尊敬和尊重,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运用好话语权的途径和方法,团结所联系的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深化改革提供正能量;凝聚民智,反映民声,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不断发出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好声音”。

  怎样才能形成和发出“好声音”?笔者认为,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要矢志刻苦学习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人民政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值得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众所周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人民政协老一辈领导人,尽管日理万机,但在学习上从不懈怠。他们既是声望很高的革命家,又是学术界的一代宗师,“学高为人师,行正为世范”。他们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严谨治学、无私奉献,良好的道德风范已成为人民政协的一种优良传统、立足根基,成为人民政协的一个“传家宝”。几十年来,人民政协薪火相传,不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政治方向明确、学有所成、能堪当重任、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做到事业有成,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说得上话、能发挥作用,在参政议政方面也能提得出体现政协特色、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供党政决策参考,是与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分不开的。他们的经验表明,对每一位政协委员特别是从事领导工作的政协委员来说,要想成就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和参政议政方面有所作为,最好的途径还是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

  2013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殷切地希望大家要“矢志刻苦学习”,他说:“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精辟阐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极端重要性,是做好一切工作(含政协履职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尽管这是对广大留学人员说的,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联系人民政协工作的实际,每一位委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人民政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政协委员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落伍;才能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特有的内容、方法和规律,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才能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保证行使话语权不迷失方向并富有成效,不断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在当前和今后,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结合工作需要,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更多涉猎,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二、要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好声音”从哪里来?接地气是重要一环。所谓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才能了解实情,找准党和政府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真问题、急问题、难问题,才能理性地表达和反映各界别群众的诉求,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政协委员发出的声音才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括强调要解决好纷繁复杂的问题,离不开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他去年7月在湖北省调研期间指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明确了新形势下调研工作的方向目标和基本遵循,对做好调研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如何从人民政协工作的实际出发,把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入地进行调研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关键是政协委员要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既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准调研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又要探索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讲求实效。调查研究始终是议政建言的基础所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更多占有第一手材料,既充分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又充分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用事实说真话,努力做到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度、不偏激偏执,言之有物、不说空话,使提出的对策建议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具有可操作性,发出的声音才能起到激发共鸣、凝聚人心的作用。

  多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协组织都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活跃政协工作的有效途径,并着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政协的一些经常性工作,诸如提出提案、建议案,参加各种协商会议和反映社情民意等,都以调查研究这个基础环节作保证。各级政协认真组织委员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突出履职的鲜明特色,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凝聚改革共识上多尽责,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多作贡献,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凝聚正能量,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为推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作出了应有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政协坚持蹲点调研,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作为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了许多工作,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要着力提升议政建言的质量和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责任重,影响大,社会关注。”政协委员拥有的话语权和广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靠所提意见、建议的质量和可行性,靠对复杂问题的正确见解和工作的预见性。政协组织及其委员的各种履职活动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把研究重点放在那些同全局紧密联系同时又力所能及的关键性问题上,汇集各方面专门人才,集中优势智力资源,从不同角度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举行的各种会议、特别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委员会议,是各个界别政协委员行使话语权、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递交提案,或是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其实质都是利用这个平台,行使话语权,亮明观点,理性地反映各方面的诉求,负责任地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事实证明,一个高质量的提案,一份精彩的大会发言,不仅将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而且还向公众展示了委员的良好形象。反之,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照抄照搬,内容空泛,甚至不知所云,都无益于相关问题的解决,其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人民政协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学习等有效途径,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少一份随意和应付,多一份认真和诚恳,着力提升议政建言质量,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四、要大力倡导优良话风

  写文章要讲文风,说话也要讲话风。好的话风就是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实话、短话、群众爱听的话。要形成好的话风,就必须学会群众语言。 群众语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它反映群众心声,贴近群众生活,集中群众智慧,容易引起共鸣,便于指导实践。群众语言的特点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思想深远,开门见山、直言不讳,让人听得懂、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我们注意到,中共中央决定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一再指出,“四风”问题表现不一、症状多样,其中在一些党政干部身上存在的讲套话、空话、大话、官话的问题,已经成为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严重脱离了群众,疏远了党与人民的距离。这种不良话风,已经引起党的高度警觉,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纠正的同时,还强调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话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讲群众语言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因为讲群众语言,既是一种交流艺术、工作能力,又是改进作风的有效途径。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不良话风在政协一些同志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也应引起警觉。党对不良话风的深刻剖析以及在纠正不良话风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值得我们人民政协在行使话语权的过程中学习借鉴。

  总之,人民政协和广大委员要充分利用宝贵的话语权,发出更多的“好声音”,凝聚更大的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深入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计出力,彰显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作者系贵州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