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主战略 倾力谋发展
——关岭自治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纪实
□本报记者 潘 建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国发2号文件、《中央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实施“5个100工程”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抢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关岭自治县自2011年以来,县财政安排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重点开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连接关岭老县城—新县城—沪昆高铁客运车站的灞陵大道、万豪地产开发、黄果树汽车露营基地、大理石深加工、县城天燃气管道及一批省市重点和亿元工程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全力提升工业经济水平,努力扩充县域经济总量。高规格、高标准规划产业园区,把产业园区建设和县城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以园拓业,以业兴城,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聚集,实现产城互动,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落实扶持工业发展的一系优惠政策,使工业提质增效取得了新的成效。目前,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已达10亿方,建设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1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近年来,关岭自治县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组团参加各种投资座谈会,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快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引进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成功引进了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港安水泥、磊鑫石材、金地石材、中贵石材、永宁风电场、岗乌风电场、黄果树汽车露营基地、索岭饮料食品公司、苗力克科技有限公司、台湾顺天堂药业等一批项目,2011年以后,实际引进资金60亿元,有力推动了关岭经济的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关岭自治县按照建设新城区、提升中心区、改造老城区的总体要求,以县城为中心,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他乡镇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带县”战略。
加快顶云新城区建设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为了加快顶云新城建设进程,组建了新区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抽调50名干部到新区办公室,抓好新区规划、招商引资、项目投融资、土地征收等工作。结合新区建设规划,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新区建设资金,积极引进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新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启动行政组团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组团核心区开发建设,做好沪昆高铁客专、黄果树西站建设。启动顶云经验纪念园城市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灞陵大道、新城区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在建城市建设项目进度。对县城规划区内改造条件成熟的棚户区实行了全面改造。积极推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程度管理和维护,着力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建筑、户外广告等行为,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全力抓好小城镇开发建设,努力在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上率先突破,迅速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积极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与小城镇开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实施广大农村群众就地城镇化,大力引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驻城镇,加大对乡镇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生产的聚集效应。
大力实施“5个100”重点工程。认真实施好省纳入“5个100”工程的“顶云城垣公园、创新文化园”城市综合体项目,修复顶营司残垣,古栈道及顶营土司古村落,整治顶云经验纪念园广场等,使之成为新老县城的连接中心,凸显区位优势。同时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永宁镇,按照省、市的规划要求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
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关岭自治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契机,关岭蔬菜产业园已纳入省级重点示范园区,成功引进了广东省东莞市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入驻园区。该企业在关岭注册成立了阿依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关岭乐丰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园区建设和营销,把关岭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园作为该公司供港澳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园区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引领、农户参与,强化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公司自营标准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以公司为产业龙头,建立企业开发中心,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良种选育,优质产品开发,标准化种植示范,种苗供应等,由合作社牵头,组织农民流转工地或在自己土地上按公司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公司对农民种植的蔬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关岭自治县紧紧抓住该县列入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机遇,积极采取在低热河谷地区开展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在板贵乡、上关镇、花江镇等地种植特色产品火龙果、花椒。园区面积2.35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按照“一综合,二基地,三小区”规划。“一综合”是坡改梯工程,水肥一体化节水施肥技术,集雨节水工程技术综合配套;“二基地”是根据海拔高度进行园区划分,海拔在650-850米进行花椒低产田改造,海拔650以下建设火龙果生产基地;“三小区”是根据居民分布情况合理布局三个养殖小区,主导品种为本地优良品种“关岭猪”。园区已修建机耕道、坡耕地治理、生态蓄水池集雨面、滴灌、提灌站、病虫害防治点、气象观测站等设施,经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目前,园区建设规模7750亩,其中火龙果生产基地5950亩,花椒1800亩,到2017年,将火龙果发展到1万亩,花椒1.35万亩,产值将达1.6亿元,解决500人就业,农民实现人均收入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