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 推 荐
《品读西柏坡》
作者:孙万勇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品读西柏坡》着眼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透过丰富生动的史料,揭示西柏坡里程碑式的地位和贡献,深层次思考西柏坡时期重大转折历程、破旧立新的历史性创举。
《品读西柏坡》的整体思路,缜密清晰,逐层展开,叙述有法。第一、二章,讲从延安到西柏坡历程,感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不畏艰险、勇于胜利的气概;同时揭示石家庄、华北解放区为新中国建立所做的奠基工作,这是产生伟大西柏坡精神的基础和条件。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是全书重点,主要讲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着眼于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从农村到城市工作重心转移,以及进城后面对的严峻考验,所做的一系列战略性思考和预见性的重大举措,由此,在全党树立起敢于斗争、主动转折、力戒骄傲、拒腐防变、立守规矩、善于学习、谨慎探索、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等优秀的精神品质。第十三章,回到现实,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引出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品读方式,确实拥有新的视角和独特站位。
这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些历史答案。我们党是怎样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左”右倾各种错误,挺过各种危机与低潮,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走到西柏坡的;在胜利前夜又是如何审时度势,主动转折,走向全中国的。
《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
作者:[美] 罗伯特·D·理查德森 译者:陈建刚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爱默生(1803-1882)集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于一身,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作者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中,不仅深入研究了爱默生已出版的著作和尚未发表的手稿、讲稿、日记和书信等,而且大量阅读了爱默生曾经读过的书籍,所以能够以独特视角和细腻笔触,在聚焦爱默生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同时,紧扣这位天才的个人生活体验,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鲜活而真切的爱默生。
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是大量辛勤的汗水和无数个向上攀爬的夜晚。《爱默生传》详细记述了爱默生这位伟人的“塑造过程”。他14岁便入学哈佛,“习惯了早上4点30分或5点起床”,其“课外阅读量至少是所学课程阅读量的三倍”。勤奋不仅仅伴随他的大学生活,也是陪伴他一生的常态。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阅读者,阅读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的所有学科,跨越的时代近两千年。他40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记录的“个人笔记和索引(包括索引的索引)最终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30多卷”。他是一位多产作家,还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演说家,发表的公开演讲有1500场之多。
《爱默生传》还将笔触探到了爱默生个人生活的各个角落,详细记录了他的一生,尤其是心路历程。作为儿子、兄弟、恋人、丈夫和朋友的爱默生,是一个热爱生活、吃苦耐劳、感情细腻、待人真诚的人。
《母亲》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母亲节前,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策划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小说精选集《母亲》。
该小说部分内容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勤劳节俭,心地善良、纯正的品格,以身作则,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儿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作者梁晓声以自己童年的真实经历为底本,记叙了母亲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善良纯正的品格,勤劳节俭,以身作则,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儿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同时,以母亲为缩影,描述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变迁,多层次描写了百姓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平凡家庭在艰苦岁月中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令人动容。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的《黑纽扣》《白发卡》《蓝发卡》等精彩篇章,其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充满了浓烈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