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13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5-12

致敬奉献与大爱的逆行者

  

——写在第一百一十个国际护士节之际

  

□本报记者 万里燕

 

  有一双手把伤口缝合,有一双手把呻吟关闭,有一双手将生命抱起,有一双手将病痛抹去。一袭白衣是她们的盔甲,一顶燕帽是她们的标志。“医者仁心”,我们在赞美医生用精湛的医术去除病人肉体痛苦的同时,也赞美这群没有翅膀的天使——护士。她们接过南丁格尔的明灯走进病房,用真诚和爱心把病人阴霾的心田照亮。

  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南丁格尔

  

历史的“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女士,1820年5月12日出生,她曾立誓“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1854—1856年,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在激烈的战场,把因医疗管理混乱、护理质量差导致的42%的伤病员死亡率降至2.2%。在黑暗的深夜,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伤兵们为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亲切地称她“提灯女神”。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赞美她的高贵精神——“看,就在那愁闷的地方,我看到一位女士手持油灯,穿行在暗淡的微光中,轻盈地从一间房屋走进另一间房屋。像是在幸福的梦境之中,无言的受伤士兵慢慢地转过头去,亲吻着落在暗壁上的她的身影,那盏小小的油灯,射出了划时代的光芒。”

  1860年,南丁格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她的护士工作专著,成了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1912年,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所作的贡献,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激励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

  

现代的“南丁格尔”

  护士,作为一个现代职业,自南丁格尔伊始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近代护理的历史曾经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鸦片战争前后,护理工作随着各国的宗教和西方医学进入中国。1888年,来华美国教会护士引入“南丁格尔制度”,二十世纪初,更多的英美护士来到中国,推动和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中华护理学会前身)、举行全国性的护士会考,以及制定和统一护士学校的教材等;1922年,国际护士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11个会员国,同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设护理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并送学生赴欧美攻读护理学硕士学位。后来,她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了中华护理学会的理事和骨干。

  翻开中华护理学会辉煌的史册,展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护理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无论是枪林弹雨、地震废墟、还是疾病瘟疫,惊涛骇浪间浇满了她们的汗水和泪水,凝聚了她们的热血和生命,记录了她们的执着和风范,更辉映着她们的奉献和无愧。

  

身边的“南丁格尔”

  近日,一面印有“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 眼疾患者心中好护士长”的锦旗送到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五官科,患者樊婆婆紧紧握着五官科护士长明小丽的手:“我今年84岁了,因各种原因入院多次,每次都得到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现在能健健康康的,真是太感谢了!”据了解,樊婆婆先后于2009年和2021年因骨折入住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后又因干眼症来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得到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疾病得以康复。出院后,樊婆婆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医院送来锦旗。“照顾病人是我们的分内工作,但收到病人的感谢,我们也真的很开心,真心换真心,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同和肯定。”明小丽笑着说。锦旗虽小,却是对医护人员的肯定和鞭策;锦旗虽轻,却体现了医护人员不忘初心的使命感。

  2021年新年前夕,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护士朱珠暂别了亲人,随医疗队到达贵州省将军山医院,投入紧张的抗“疫”工作中。第一次离“新冠”那么近,朱珠有点忐忑,但是当她面对病人,就放下了一切心理包袱,全身心的投入护理病患的工作中。在这里,每天护士们都要“全副武装”,在病房里护理患儿、做雾化、检查仪器、抽血、铺床、量体温、记录生命体征以及生活护理……忙得脚不沾地,一班下来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护目镜常常都是雾蒙蒙的。每天的工作量都超乎寻常,上班不分昼夜,下班自我隔离,无论是精神压力还是体力消耗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是她们说:“在这里我们不但是护士,也是患者的亲人。”带着这样的信念,朱珠圆满完成38天的抗“疫”使命。

  

“南丁格尔”精神永在

  “修得白羽降凡间,迎新护弱非等闲。驱瘟斩疫仁心现,要换春光满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赶赴一线,冒着生命危险照料每一位感染病患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在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护理人始终保持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专业敬业、不惧病魔;爱人如己,不畏艰辛,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她们是守护生命和温情的坚强斗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到湖北参加抗疫战斗的援鄂医疗队员达4.26万名,其中护士2.86万名,占了近70%;“80后”“90后”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0%;女性护士有2.53万名,占援鄂护士总数的近九成。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护士们用专业的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工作,执行抽血、咽拭子采样、输液、维护穿刺管路、检测设备、床旁透析等医嘱,完成拍背、翻身、搬运物资、24小时护理重症患者等繁重琐碎的工作。在护理躯体病痛的同时,她们还给患者心理支持,舒缓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付出了大量努力。“90后”“95后”年轻女护士冲锋陷阵,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抗疫的重任,用青春和汗水在抗疫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代代护理人传承着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传承着对每一位患者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她们没有在手术床前操刀,也没有在处方单上留名,但她们用真情和关爱为每一位患者通向健康的道路上指引。据《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统计,90.42%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74.2%的护士需要上夜班,86%的护士表示有心理疏导、精神减压的需求,超过50%的护士受到过因工作而产生的心理创伤,80.7%的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获得尊重”。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让我们对这群“提灯女神”展露一个笑容,道上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