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去布达拉宫
□钱国宏
她融进了浑厚流长的藏地文化,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佛教信仰,感染着八方来客顶礼膜拜;她雄踞红山之巅,以红白相间的视觉之美,高低有致的层次之美,层次分明的建筑之美,博得了雪域高原明珠、藏传佛教圣地、建筑艺术瑰宝的众多美誉!她,就是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最初始建于唐朝,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藏式宫堡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是由当初的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修建的一座宫殿。而当时刚刚统一吐蕃的松赞干布,为了让自己政权地位更加稳固,所以先后向尼泊尔和唐朝请求和亲,这样自己在政治上就有了两位盟友。由于文成公主来自国力强盛的大唐,因此松赞干布非常看重文成公主,专门修建了让文成公主居住的宫殿,这也就是最初布达拉宫的雏形。后来,又经过多年的扩建和维护,渐渐地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一个有着36万平方米,拥有宫殿、佛殿、庭院的大型宫殿。
布达拉宫的主体分为白宫、红宫两大部分。远远望去,白宫横亘在山峦之上,雄姿稳健;它上面的红宫金顶辉煌,巍然耸立。整体建筑气势宏伟,神秘庄严。
有人曾说布达拉宫藏着世界上一半的金子,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形容布达拉宫的奢华程度,因为这座宫殿本身就使用了大量的黄金。如此庞大规模的建筑,整个房顶几乎都是由黄金打造而成,极为奢华。
布达拉宫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2000余间。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易于采光,调节空气。宫内的柱梁上雕刻繁复,精美绝伦,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最大的一座的五世达赖的,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经过处理的达赖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乾隆帝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
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7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态(意为“胜三界”),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大量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多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的佛塔,《甘珠尔》经,上万幅唐卡等珍贵的经文典籍,还有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工艺品。尤其是大殿内的壁画,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它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式,大量佛像金刚等,是一部极为珍贵的西藏历史画卷!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天到这里朝圣和观光的信徒和游客络绎不绝。其建筑之繁复,珍品之众多,装饰之豪华,氛围之庄重,是我平生仅见!站在宫顶远眺,苍山如黛,连绵起伏,阡陌纵横,村舍俨然;拉萨河如玉带飘舞,拉萨城如处子静伏。而山脚下的奔赴人流,依然鱼贯如鲫。站在云朵里的布达拉,正向这些怀着虔诚之心而来的人们,讲述着西藏的往事和信仰的真谛……
王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