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08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27

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去年实现产值168亿元


贵州争创中国南方精品水果产区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日前,一段展现贵州水果独特风味的短视频在抖音上迅速火爆。饱满圆润的麻江蓝莓、脆爽香甜的沿河空心李、风味浓郁的罗甸火龙果、果香馥郁的修文猕猴桃……引发全国各地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我快被贵州的水果萌炸了”“简直就是夏日的甜蜜炸弹”。

  据了解,贵州农业病虫害自然隔离条件好,受工业影响较小,水资源、土地受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是全国农用土地污染最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的天然优势。近年来,贵州全面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把水果产业列为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动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力促上规模、出精品、增效益,逐步形成了从品种、种植、加工、市场到科技端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及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贵州发展水果产业致力于实现“质”“量”双飞。截至2018年底,全省果园面积已达708万亩,实现产量330万吨、产值168亿元,累计带动贫困人口49.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7.8%。其中,部分水果品种的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如蓝莓、李子栽培面积位居全国第1,猕猴桃栽培面积位居全国第3。此外,围绕精品水果兴起的赏花、品果及“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去年实现收入20亿元。水果产业已成为部分贫困山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农户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通过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及标准园区创建,贵州水果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37个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优质果率从30%提高到80%。目前,已形成修文猕猴桃、息烽猕猴桃、水城猕猴桃等产业集中发展区,“猕露”“凉都红心”“猕天大圣”“弥你红”“7不够”“碧瑞园”“猕之源”等商业品牌在产业界异军突起;“从江椪柑”“沿河沙子空心李”“永乐艳红桃”“修文猕猴桃”“正安野木瓜”“关岭上关六月李”“清镇酥李”“荔波蜜柚”等果品获得地理标识认证;“五榕”“都柳江”“苗疆”“金谷”“乌江”“樟江”等产品品牌,“威宁冰心苹果”“长顺高原红苹果”“凉都红心猕猴桃”“开阳富硒枇杷”“罗甸火龙果”等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麻江县(蓝莓)获评“国家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县”,三都县、罗甸县、六盘水市先后获评“中国水晶葡萄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

  根据《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水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未来3年贵州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强龙头、扩规模、拓市场、带农户、促增收”为目标,稳固猕猴桃、火龙果、百香果、蓝莓、李子、樱桃六大果树种植规模,着力打造“万亩片”果园30个以上、“千亩村”果园150个以上,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个,形成产销合体1-2个,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精品水果产区。预计今年全省果园面积将达720万亩,实现产量350万吨、产值逾180亿元,带动扶持贫困人口20万人;到2021年,全省果园面积将增至760万亩,实现产量420万吨、产值逾250亿元,带动扶持贫困人口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