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 :“三步走”闯出乡村旅游新格局
凯里市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省、州、市外事接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以1986年曼洞村、青杠村(翁项)、麻塘亻革家寨等三个村寨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并正式接待游客,标志着凯里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开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凯里市乡村旅游市场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打造,乡村旅游进入了“井喷式”发展阶段。目前,全市共有重点旅游村寨7个,拥有全省“农文旅”发展典范——云谷田园、历史文化名镇——下司古镇、苗寨文化风情体验带——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带等省内外知名景区。并通过“三步走”实现了乡村旅游的提质发展。
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2017年,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凯里市在59个村寨实施“1村1000万”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按照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设施、村寨保护等四大类,对照“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产业化、网络化”的标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着力推进垃圾治理、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绿色村庄建设、道路、供水、信息、供电、灾害防治与生态治理设施、农房改造和村庄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建设。
完善乡村旅游顶层设计。凯里市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市村寨旅游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筛选出三棵树镇南花村、湾水镇岩寨村等13个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村寨进行旅游发展策划,启动了《凯里市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一户一品”思路,对13个村寨旅游项目、产品开发、文化挖掘、业态打造等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旅游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鼓励旅游村寨创A评级。凯里市通过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深挖旅游资源、布局产业业态等方式,使一些“生在深闺无人知”的旅游村寨知名度显著提升,一些沉寂多年的老牌景区也重新焕发光彩。2018年,岩寨村接待游客5.6万余人次,南花苗寨接待游客10.5万人次,极大助推了2个村寨的脱贫攻坚。经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对全市旅游村寨进行初评,推选湾水镇岩寨村、三棵树镇南花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成功通过了黔东南州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审。
凯里市通过“三步走”闯出了一套乡村旅游发展的“凯里模式”,让民族村寨真正变成既能振兴发展、又能留住乡愁的旅游景区。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