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62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06

看见下司

□欧正霞

  冬天,我更喜欢下司。

  下司素净,安详,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下司河水浓缩了一汪碧透。咋一看,临江的吊脚木楼,沿岸上绿的垂杨柳,大红灯笼从屋檐下垂下随风摇曳,清澈的下司河水温婉的从上游流入古镇,在核心位置,饶了一个大湾,古人在湾里生生的缔造了一处吃住游购娱乐的小王国,还吸引沿河做生意而来的南北商旅,于是驿站,戏楼、商会、书院、楼台、亭阁应运而生。下司巧妙的空间布局,宛如某个古典大戏里的景致。

  下司就这样开始热闹起来,繁华起来。

  至于是明清还是盛唐和宋朝,已经不重要。下司就这样顺其自然的从寂寥到繁华再到寂寥再到繁华,如此轮回罢了。

  下司在数百年的历史烟云中演绎怎样的角色?我不想知道,不愿意知道。你只管去下司现在的古街、古桥和古宅院、古商厦和古书院去寻觅踪迹。

  下司并不寂寥,早年王阳明在这里传播“知行合一”,他的哲学思想在这个商贸重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三尺的讲台,雕花的窗饰,墨色的砚台,磨得光亮的褐色太师椅,贤哲声影依旧历历在目。您断断不可感慨生不逢时。阳明的弟子之中红顶商人的商业文化就从王老先生的教鞭底下兴起。

  快瞧!“广东商会”那中西合璧的商会牌楼门头,巍然矗立在最中心显耀的河畔,傲视着下司河上穿梭来往的船只,商会西楼里正在演绎生旦净丑,几个花旦在戏台上广袖蹁跹,嘴里的小曲嗲得人酥软。小舟渐次停靠,几个大爷模样的走出船来。拐进了河边的牌楼,不一会,打扮好的青衫客官就劲直来到商会的雅座,叫上两壶好酒,点上一两个侍女,随着戏台上古装戏花旦的唱腔,轻扣节奏。那双盯着花旦的双眼像被什么粘住了,目不转睛,那表情,一看就知道,爷爷我呀就是过的神仙生活。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下司,就这样在南来北往的过客中,声名鹊起。戏楼里的花旦,会馆里的常客,书院里的哲思先贤,客栈里的老板娘,能做南北大菜的名厨。特别是款款灵动的下司河上的楼阁,《良心桥》是您这个大家族的家风遗存吗?几多的名流权贵,商界大贾、文人骚客各怀己梦,来追寻您故事的脚踪,您同样用宽广温暖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并赐予他们一切的恩惠。

  水是财富的象征。在这个莽莽森林的大山深处,下司,恰恰就是那能聚敛四方财运的水陆交通枢纽,也如一条彩虹横贯南北,把沿海文明和苗侗文化巧妙嫁接,是下司河里神灵的应许吧,这样流奶与蜜的佳美之地。

  创世纪有多久?下司的创世纪是苗族古歌亚鲁王的起源吗?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好去问问传说中的亚鲁王。亚鲁王说假如每个人生平做好事善事,活出王喜悦的样式的,则死后就能到王的身边坐席,尽享尊荣。反过来则要到阴曹地府去下油锅。下司人都遵循了这个古训。下司人就始终淳朴、善良、舍己、爱人,恩慈、敬畏天地。

  下司人,也喜欢捕鱼,喜欢传统的糯食。一条古街数下来,数十家鱼馆,都是下司河野生的食材,好吃的鳜鱼稀少,极鲜美,但是价格也不菲。下司人同样喜欢糯食,还会做“月亮粑粑”,白白嫩嫩的。除此,下司的糯米泡酒,醇香绵柔,甜甜丝丝中不知不觉就会沉醉。客人说他在游下司河的时候没喝酒也醉的不轻。这话我相信,并同样醉在下司的怀抱过。

  这个冬季,下司真的有些许寂寥却也任其自然。青壮年都进城讨生活了,零星的散客,三三两两,拐进了小巷子热情打招呼的慈颜里。温一壶糯米酒,煮一碗下司的灰碱面条,和老板一家人对饮,再听店老板讲述他祖上如何的艰苦创业,从遥远的浙江来此定居,也有家财万贯过,后都败在了戏园子和烟土手上,家道中落。遂圈养朱鼻、雪身、立耳的犬看家,不曾想被某人买到了国外,还拿去鉴定,居然成了价值不菲的世界名犬了。主人家年年养几条狗就够全家衣食无忧的生活。

  下司,用不着刻意安排出行计划,下司,可以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随心,随性,了无牵挂。

  这个冬季,我看见了下司,一个可以养心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