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搭桥人 全心助侨企
——贵州侨商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摘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鼓励支持侨商侨企在我省投资兴业和创新创业,进一步促进贵州与其住在国的交流合作,在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2024年4月至7月,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会同省侨联,就我省侨商企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
调研组认真梳理了我省相关侨商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营状况,与贵州侨商会、贵州海归青创会等社会团体进行座谈,走访其联系的部分侨商企业,广泛听取意见,对加大侨商企业的服务力度提出工作建议。
我省侨商企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侨资侨属企业规模、效益得到提升,贵州圣济堂集团、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贵州雅园饮食集团、遵义侨宇建设工程总公司等一批侨商企业逐步发展壮大。1999年,新加坡合资企业贵州大众橡胶有限公司、香港独资企业贵州柏顿酒店有限公司获国务院侨办“中国百家侨资明星企业”提名奖。进入21世纪以后,我省的侨资侨属企业在资金、规模、效益上均有极大提高,出现了一批有较强经济实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世纪金源集团、马来西亚金狮集团、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印尼金光集团、菲律宾上好佳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海外贵州商会积极动员会员来黔投资发展,如德国贵州商会会员投资成立贵州中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新侨也纷纷回到贵州创业,成立了贵阳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侨商企业。
全省侨商企业主要分布在贵阳、安顺、遵义等地,省侨联联系的侨商企业约250家,加入贵州侨商会、安顺市侨商会的侨商企业约200家,涉及生物医药、房地产、工程建设、新能源、旅游、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电子设备等诸多领域,既有制造服务类的优秀侨商企业,也有一批致力于推广黔货出海的贸易型企业。
近年来,来黔投资发展、创新创业的侨商和侨商组织数量持续增长,有力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侨商企业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
优化服务推动侨商企业发展的建议
侨商企业助推贵州市场深度开放潜力巨大,可以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贵州与海外经贸合作的“黏合剂”和贵州与海外文化、旅游、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引擎”,优化服务推动全省侨商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服务华侨回归创业的服务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机制,定期不定期研究面向侨商的招商政策和模式,协调解决侨商侨企、归侨侨眷投资创业面临的相关问题,处理侨商反映的重大诉求等,在全社会共同营造“重侨暖侨兴侨”的工作氛围,提升侨务服务质量。
(二)强化惠侨新政,制定支持华侨回归创业的政策措施。梳理我省已有的各类鼓励支持政策措施,参照各兄弟省(区、市)发展华侨经济、促进华侨要素回流、支持华侨回归创业的经验做法,针对当前我省侨商的特点,结合我省特色产业优势,以部分重点产业为突破,研究出台我省在产业、金融、社保、人才等方面鼓励支持华侨回归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借鉴沿海地区的经验做法,实行“互联网+侨务服务”项目手续办理机制,搭建跟踪服务网络平台,方便侨资企业项目落地和快捷办理有关手续,提高行政事务效率,调动海内外华侨回黔投资的积极性。
(三)强化基层基础,鼓励建设华侨产业园、科技园、文创园。一是针对目前全省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下力气支持和加强全省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建设侨胞服务中心,为侨商侨企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包括创业指导、市场调研、金融支持、商务咨询、项目对接、法律援助等。二是支持侨务部门与有关市(州)联合建立各具特色的华侨产业园、科技园、文创园和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把他们作为面向侨商招商引资的“桥头堡”,推动各种华侨要素回流,促进“贵州制造”出海和海外优质商品入黔。三是支持贵州侨商会、贵州海归青创会、海外贵州商会等侨界商(协)会聚力投资建设贵州华侨大厦,推动一批侨商将总部迁入贵阳,发展侨商总部经济,助推“强省会”战略。
(四)强化协同联动,以全省重大活动为抓手做好面向侨商群体的招商工作。全省重大活动面向侨商开设“专场”,将各级侨务部门举办的品牌活动不断契入全省重大活动,广泛邀请海内外侨商组织来黔考察洽谈,做好“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促贸、以贸聚侨”“以侨搭桥、借侨出海”工作。加强外贸合作平台建设(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侨商侨企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对接、跨境贸易、供应链管理等深度服务,促进侨商侨企与国内外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合作。争取全国人大华侨委、国侨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中国侨联等中央涉侨部门支持,联合举办涉侨重点品牌活动,如支持承办中国侨联的品牌活动中国侨商投资大会、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海外侨团合作大会等,搭建贵州与海内外知名侨商侨领联系交流合作的桥梁。
(五)强化联络联谊,开展针对海外侨商组织的宣传推广。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牢固树立6000万海外侨胞都是我们宝贵资源的“大侨务”理念,广泛结交朋友,不断涵养侨务资源。支持各涉侨部门、商(协)会和侨界团体组团走出去开展联谊联络工作,拓展各部门与世界各国华商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加强对北美、欧洲等地华商组织的联络联谊,积极向他们推荐“贵州制造”,拓展我省产品在海外的落点。重视各涉侨单位授荣海外侨胞代表人士的作用,如受邀列席省政协全会的海外侨胞代表人士,省侨联聘请的海外顾问、海外委员,贵州海外联谊会的海外理事、副会长等,发挥他们联系广泛、沟通内外、示范带动的作用,对外讲好贵州高质量发展故事。鼓励支持海外贵州商会建设,积极引导已成立的31家海外贵州商会为所在国与贵州的交流牵线搭桥,建议省领导出访期间,走访看望慰问贵州侨胞、与海外贵州侨团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海外重点华商组织在黔设立办事处,推动其住在国与贵州在产品展示、商贸洽谈、技术交流、市场开拓、资金融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六)强化权益保护,营造侨商侨企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侨务政策法规。深入实施“一法两办法一条例”及有关教育、医疗、就业等配套政策,完善侨务行政事项办理流程,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帮助,认真处理侨务来信来访问题,切实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二是依法护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一法两办法”等涉侨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探索建立法侨合作、检侨合作、司侨合作机制。三是持续做好暖侨惠侨工作。坚持为侨服务与为大局服务相结合,关心关爱侨界困难群体。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利益,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做侨胞贴心人。
4月23日,省政协副主席孙诚谊率队赴铜仁调研入境旅游发展情况。
本报记者 王子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