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649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5

“双覆盖”模式激活帮扶效能


——农工党组团式帮扶助推毕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  吟


“农工党贵州省委积极主动作为,工作富有成效!” 今年,农工党省委两次呈报的关于开展帮扶调研情况的报告,均得到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徐麟的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在毕节市,农工党创新性地推行了“双覆盖”帮扶模式,巧妙融合了“输血”与“造血”、“精准”与“精细”双重策略,不仅加速了组团式帮扶效能的最大化释放,还为毕节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显著提升了当地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12月13日,农工党上海市委与黔西市举行的“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签约仪式,成为了农工党助力毕节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农工党上海市委表示,将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汇集上海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为黔西广大群众提供有效的健康保障。

自2023年“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启动以来,农工党中央确立了明确的帮扶目标,通过“强龙头、全覆盖、树人才”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争取到更多优质资源的支持,促进帮扶效能得到最大化释放,实现毕节全覆盖,农工党省委下沉工作、主动作为,主要领导亲自率队赴毕节市、县、乡三级开展帮扶摸底调研,并对各省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起草了《农工党中央支持毕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代拟稿)》呈报农工党中央,得到了认可和采纳,最终促成《农工党中央“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方案》的成功出台。

为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见效,农工党中央组建了帮扶团队,完善了帮扶工作机制,并创新提出了实现农工党有关省级组织与毕节市相关医疗机构和各县(区、市)全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及健康领域帮扶项目“双覆盖”的帮扶模式。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张光奇亲自挂帅,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并带领农工党省委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双向联络机制”,农工党省委与农工党中央各专委会、各省级组织以及毕节市各县(区、市)的沟通渠道得以打通,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部署实,更要落实快。在农工党中央和各省市农工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毕节市的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5月,11个农工党省级组织以“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与毕节各县(区、市)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实现了对毕节全域健康项目的结对“双覆盖”。同时,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农工党省级组织和部分市级组织以及企业家还为毕节捐赠了价值1100多万元的设备及药品。

为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地,农工党省委组织毕节有关部门和百里杜鹃管理区、赫章县、织金县、金沙县、威宁自治县等区县有关部门分赴结对帮扶的农工党省、市组织开展考察调研,研讨具体结对帮扶措施。在农工党省委的积极争取、推动和筹备下,农工党中央今年在毕节召开了4次会议和开展帮扶调研。11月初,农工党中央再次在大方县召开了农工党助力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促使一批帮扶项目在毕节落地实施。

按照农工党江苏省委结对帮扶织金县的工作要求,经过协调争取,8月1日,连云港市中医院与织金县中医医院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协议签订10天后,农工党连云港市委主委、连云港市中医院院长高慧率专家组到织金县,全面指导织金县中医医院进行三级医院创建。

“创建三级中医医院是我们完成帮扶的一个小目标,下一步将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科研合作、管理运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帮扶指导,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高慧对结对帮扶充满信心。11月初,“江苏省委会组团式帮扶医院(织金县人民医院)”也正式揭牌。

在毕节这片热土上,一系列如连云港市中医院与织金县中医医院那样深入合作的典范不断涌现,书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得益于农工党中央及全国各省市农工党组织的全力支持,已有包括北京中医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在内的24家顶尖三甲医院,与毕节的18家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特别是在织金县,该县已成功吸引了13家农工党市级组织和医疗机构进行“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集中签约,率先实现了县域内的“双覆盖”。

截至当前,农工党省委已精心组织并协调了超过50批次、600余名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毕节,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帮扶调研活动。同时,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毕节捐赠了价值超过4500万元的医疗设备、物资,以及专项用于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助学助教等领域的资金,为毕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