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90期 本期3201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0-11

拳拳反哺心 铮铮光影人

  

——记黔东南州政协委员陶明喜

  

□潘期武


  “山路弯,山路不止十八弯。云深不知处,此处云上有山……”走进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浪洞镇永康村的云雾山,海拔1328米的这里山高壑深,云雾缭绕,景色迷人。沿着山路盘旋而上,石头墙、木柱子、青瓦房,一座彷如穿越时光的山寨跃入眼帘,旌旗猎猎的城楼上亭台高挂的牌匾豁然书写:“云上有山。”这是著名青年电影导演、黔东南州政协委员、黄平县政协委员陶明喜长大的地方,也是他2017年带“电影”回家,反哺家乡创建的“云上有山”农文旅影视基地。

  熟悉的面孔、挺拔俊硕的身躯……在黄平县政协相关同志的陪同下,笔者见到了阔别数月的陶明喜。未曾改变,依旧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陶明喜是黄平县人,他十几岁就独自走出大山去学习武术。“学武术、跑龙套、做武指、当导演……”一路艰辛走来,载誉良多的同时,他也得到了著名演员、导演洪金宝等多位前辈的栽培指导,先后担任武术指导和导演拍摄了《最后的时刻》《泰山功夫》《女兵还乡》《飞扬的青春》《剑河》《神马都是浮云》《天下第一镖局》《一生交给党》等一批大热大卖、脍炙人口、主旋律的好电影。

  “在大城市‘打拼’,电影事业蒸蒸日上,为何还要回来?”“山高路陡,怎么还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大劲修路、搞产业?”……面对很多疑惑,带“电影”回家的陶明喜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默默用行动诠释。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创建“云上有山”农文旅影视基地,宣介家乡、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该项目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建立了集生态农业、影视拍摄、休闲避暑、亲子农耕教育为一体的影视人才培训研学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3755亩,建有“影视村”、300亩黄金芽茶种植基地、1600亩大红花果油茶种植基地……依托“明星”效应,在云雾山下的开阔地带,永康村党支部还建成了占地300多亩的35口鱼塘。去年,黄平“云上有山”农文旅影视基地成功申报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至此,曾经默默无闻的永康“三无村”在一座山上唱起了农文旅三出“大戏”。

  因为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别人撑把伞。大山里走出去的陶明喜回到家乡后,一次次将镜头聚焦贵州,其导演的20余部作品中有10余部都是关于贵州的故事。通过电影这一世界语言,一直坚持传播宣介贵州的陶明喜如愿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带来了诸多机遇。看完影视基地要到黄金芽茶种植基地去,陶明喜兴致勃勃地在前面领路。种植基地依山就势,300余亩金黄色茶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弯弯曲曲星罗点缀在各个山间,甚是好看,每到采摘季节,前来采摘的周边村民,工钱现开现结,干活麻溜的村民一天能赚200-300元,带动村里发展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机会。穿梭其中,陶明喜眉飞色舞地为笔者介绍种植基地的千变万化,熟络地说起注意事项、下一步发展的点点滴滴,一个电影导演俨然成了“农业专家”。

  “我时常在想,怎样才能将电影导演、政协委员、农文旅创业者这三个角色有机联动起来,以我擅长的方式反哺家乡。”陶明喜的根在大山,更明白大山需要什么。在外闯荡多年,家乡始终是他心头抹不去的牵挂。当初,村里建设篮球场缺资金,还在事业起步阶段的他毫不犹豫慷慨解囊;村里发展产业要修产业路,他劝说父母无偿让出田土并捐资助力;在电影里设置很多群演岗位,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让群演在家门口增加收入,接受影视文化熏陶……

  “我愿成为一粒种子,反哺家乡这片森林。”作为一名连任几届的州、县政协委员,想着“既要有形的帮助,也要无形的文化熏陶”,陶明喜在积极宣介家乡、助农增收之余还一直关注着下一代的成长进步:主动与党政相关部门和社会公益团体对接联系,利用寒暑假等契机组织青少年开展影视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军训、农耕劳作、电影拍摄、丛林探险”等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忆苦思甜……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这里的人,这里的山水,我不能忘!”谈及家乡,陶明喜眼里放光,拳拳之心发自肺腑。前不久,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献礼影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重点电影扶持项目《情润天山》全国公开招募导演,众多知名导演云集竞争,陶明喜凭借务实干练的口碑和连任几届政协委员的独特优势一举中标。日前,该院线电影在陶明喜精心执导下圆满杀青,即将搬上大银幕与全国观众见面。

  坚持用光影讲好故事、用执着履职尽责、用行动回馈家乡……这就是陶明喜的大爱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