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15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6-28

培育乡土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兴,则乡村兴。历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发展乡村人才,但农村相比城市,不管是优势资源、发展机会都远远不及,以至于长期以来乡村人才流向逆差大,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对此,省政协委员熊秀提出了关于高质量推进全省乡村人才振兴的提案,助推乡村发展。

  

现状分析

  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多数乡村由于产业经济不明显,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为家庭创收,大学生毕业后也不愿返回乡村创业,乡村呈现“老龄化”“弱势化”的现象。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一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在有技术、懂市场、会营销等方面很难满足现代乡村发展的需求。二是技能培训效果不明显。近年来,虽然政府花了大力气开展了农民技能培训,但理论培训的多,到基地实训的少,实际效果不佳。三是技能人才支撑不够。国有单位涉农技术人才多数集中在城市,扎根农村参与产业发展的少,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村技术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引才留才难。一是引进人才流失多。虽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形式参加乡村发展,但由于农村的收入水平、晋升空间有限,基层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多数选择离开了乡村。二是非公经济人才短缺。由于乡村受自然、交通等因素影响,非公经济人才多数集中在城区,对乡村经济创新驱动明显不足。三是人才引入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乡村人才建设可持续后劲不足。

  

对策建议

  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由省委统筹,成立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财政、银监、金融、农业农村、工信、人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办公室力量,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实质性开展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工程。二是指导地方分别成立乡村人才振兴领导小组,具体抓实人力资源开发相关工作。

  着力培育本土人才。

  一是指导地方根据实际建立村级劳务合作社和镇级劳务合作联社,对辖区内各类人员进行分类摸排统计,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差别化地开发乡村人力资源打牢基础;二是发挥乡镇主动性,根据实际对接省内外企业、培训机构,推动劳动力就业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持续探索出台各类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支持乡村能人就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就业。

  引导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

  探索出台政策措施,引导本土大学生到村支“两委”任职,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等,对经组织考核为优秀的大学生可转为乡镇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同时,该类人员占面向社会招考比例不低于20%,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鼓励能人返乡、下乡创业。

  探索制定创业场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对在外成功人士、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用地、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指导地方引导外出成功人士、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返乡能人创业示范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外流人才“引回来”,让那些想为家乡做贡献的各界人士能够找到参与乡村建设的渠道和平台。

  创新体制机制。

  1、抓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指导地方建立村级产业发展规划信息系统,以及村级所需产业投资需求,利用村级资源挂牌招商,吸引资金和人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让乡村信息系统成为吸引人才的亮点平台。 2、实施专家团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各类资源和资金,建立省内外专家人才库,指导地方根据需求聘请知名专家或专业团队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3、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出台激励机制,针对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村支部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 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4、强化激励措施。鼓励在岗本土能人、农技人员、临近退休人员领办农业企业;运用技术入股、智力入股等方式,参与村集体合作社入股分红;推动涉农人员参加驻村工作,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参与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