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表 的 故 事
□刘良军
“老爸,你保管这么多旧手表做什么呀,你手腕上不是有一块新手表吗?”看着我存放旧手表的“宝箱”,7岁女儿好奇地问。殊不知,女儿眼里的“旧”手表,却是我心里的“活宝贝”。
就说箱子里那只怀表吧,这是祖父留下来的,在当时绝对可以称得上贵重。祖父贫农出身,成年后毅然参加了解放军,从此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并先后经历大大小小约三十场解放战役。在最后一场战役胜利后,祖父被安排就地做群众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领导问其有何要求时,祖父斗胆提出,那块从国民党军队缴获、一直装在上衣口袋里,随时用来精准把握时间、精确组织战斗的怀表,能否随同“退役”。领导笑了,没问题,地方工作同样需要记录时间、抓紧时间。
祖父与怀表的故事,是祖母讲给我听的。自我记事起,怀表就是祖父每日里身上必备的三大件——怀表、笔记本、香烟——之一。尤其到了晚年,每当祖父掏出怀表瞄一眼时间:“该做晌午饭了呵”,祖母就会嗔怪:“睢你那得意样,还是人民公社时期么?”转而看一眼堂屋里叮当作响的大挂钟,才笑着去厨房忙碌起来。
依祖父的意思,怀表是要传给我的父亲作为结婚礼物的。但临近订婚时,父亲就发现怀表确实出了问题,每天不是时快时慢,就是干脆闹情绪、搞罢工,好几次弄得热恋中的我母亲,只能在镇上一隅干巴巴地等。终于,结婚前夕,我外公发了话:“想娶娃进门,没有一块货真价实的手表,还就不行。”也是,当时我们那里青年男女谈婚论嫁正流行“三个轮儿转”:手表、电风扇、自行车。
记得父亲向祖父“汇报”这一紧急要务时,祖父嘴巴一撇,却又表情相当严肃:“不识货,这可是组织上对我的奖赏,是党给的福利呵!”但毕竟儿子结婚是大事,手表是刚需,应该、也必须攻坚克难。好在钱不是问题,一方面,党在农村率先搞改革、抓发展,家里积蓄日丰;另一方面,彼时的父亲师范学校毕业,已是村小学正式教师,每月工资悉数交给祖母保管。只是在买什么样的手表方面,当事人之间出现了分歧。
“要买,就买一块让亲家公真心服气的手表。”关键时候,还是祖父做了定夺。两个月后,祖父把一块晶莹剔透的海鸥牌手表交到了父亲手里。据说这是祖父通过在部队时的人脉,好不容易才弄到的。毕竟改革开放初期,民生物资仍不丰裕,遑论手表之类紧缺商品。后来,这块表见证了我父母多年的爱情。
手表记录时间、反映时代,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也会在手表身上得以生动体现、鲜明呈现。“宝箱”里还有一块旧手表,是读初中时父亲专门从县城百货大楼买回来送给我的,百分百某国进口来的石英表,一两年不换电池,照样秒针跑得欢腾、时针指示得精准。后来,改革开放春风劲吹,普通农民家里出现外国货,早已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我仍然憧憬着有一天能戴上丝毫不输于进口手表的国产表。
我自己购买的第一块手表,就是国产的上海牌机械手表。记得当时戴在手上回到家里,祖父也是大开眼界,连声感慨时代不同了,国家民富国强,以往的奢侈品现在也成了生活日用品。当年年底,我又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上海牌手表,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祖父,老人家高兴得笑开了花。
手表的故事没有结束,手表的记录一直在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上议事日程,也让身为党校教师的我,接续看到手表折射的幸福与美好。
不久前,我应邀到某村讲授党课。快到下课时,我看了一下手表,没想到台下的村支书也在看手表。讲课结束后,我要求欣赏一下支书的手表,他坦然应允,带着自豪说:“咱们村这几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上档升级了,大伙儿的形象、生活品质也应该有所改观。这不,全村户均一台车、人均一部手机,不仅男人戴手表,好多女同胞同样爱戴手表,说是看时间,不如说是一种装饰,和服装相搭配、跟气质相吻合。”
手表无言,却一切尽在不言中。从才旧的怀表,到精美的手表;从对进口手表趋之若鹜,到青睐品种多样、品质一流、品牌卓著的国产手表;从纯粹记时、单一功能的手表,到如今拥有手机功能的电话手表……不得不说,手表胜似档案,是不折不扣的“实物档案”,一直在忠实记录时间的同时,也书写着时间,让亿万人民从中读出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真谛,深悟只要和时间赛跑,抓住时间、利用好时间,就一定能与时俱进地创造新生活、新天地。
从更宏阔的角度而言,手表以秒、分、时计,人以日、月、年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党则以十年、百年、千年计。百年回望,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开辟新纪元、开创新时代,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正在伟大的时间历史中继续书写伟大的历史时间。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手表诚乃档案,乃见证时代变迁的“实物档案”。我想我之所以悉心保管好我家一直以来使用过的手表、一直留意不同时期手表所映射的时代镜像,用意即在于此,且目的已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