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楷模 廉洁典范
——缅怀省政协原主席龙志毅
□方家印
1993年初,我在省民委“上挂”结束后,省民委办公室接到领导筹备召开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宋树功老领导的电话,通知我到大会秘书处报到,担任此次会议的小组秘书。省政协七届一次常委会议后,我借调(后调入)到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从事文字工作。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研究室主持工作的赵文副主任交给我的第一篇文稿起草任务是,以龙主席在省政协七届一次常委会议上提出的当年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观念,适应形势,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纲,给内刊《贵州政协》杂志写一篇评论员文章。初来乍到,写这么一篇千字评论,说真话还是觉得很有难度的。我找了几期本刊杂志上的评论员文章参考,然后理出思路,写了一稿又一稿,请赵文主任指导,经过几易其稿,总算写出来并作为1993年第一期《贵州政协》杂志卷首语刊登。通过这件事,我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学习领会龙主席提出的这个指导思想,觉得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可操作性都很强,而且是经过省政协七届一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的,当年的工作必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开展。到年底,我独自起草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从收集到的省政协各专委会和办公厅的工作总结中了解到,当年省政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其中影响比较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提案法制委员会牵头,对我省个体、私营经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突出写了发展我省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性,分析了我省个体、私营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在这份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根据《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形成省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份建议案:《关于加快贵州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案》,从6各方面提出了建议。调研报告和《建议案》报送省委、省政府后,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吸纳了省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各地州市贯彻落实,对我省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1994年初召开的主席会议上,龙主席主持会议时说,请各位副主席深入思考,提出今年省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安迪伟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说,去年龙主席提出的指导思想很好,不仅管一年,应该管一届。其他副主席表示同意,就没有再提出新的指导思想了。但是,按照龙主席提出的“参大政、议大事、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由蒙素芬副主席率领省政协民族宗教工妇青委员会会同省民委深入黔南、黔西南州和安顺地区交界的麻山极贫地区调查,写出《关于麻山片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和《关于麻山片区扶贫开发实施建议》。与此同时,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王思明率领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深入调研了荔波县瑶山地区极贫状况,向省委、省政府提出10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采纳了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发了《关于加快麻山、瑶山地区扶贫开发步伐的通知》,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特殊性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两山”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使“两山”地区的极贫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1995年初,龙主席在主席会议上提出新的指导思想:“拓宽参政议政领域,提高参政议政质量。”主席会议认真讨论后一致同意。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省政协参政议政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参政议政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期间,龙主席在一次讲话中还说:“人的生命在于运动,政协的生命在于活动。政协如果不开展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政协工作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些话充满哲理,充满辩证法,激励政协委员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政协开展的活动,主动参政议政。
在龙主席身旁工作,只要留意,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他的勤勉工作作风、良好生活习惯和廉洁自律定力的。同时也可以知道他的一些工作特点:他在一些重要会议上讲话,不要文字工作人员在会前给他写讲话稿,说你们不了解我的想法。到开会时,我们把小型录音机打开,放在他座位前面的桌子上录音,会后整理给他审阅,他稍作修改就签发,办公厅印成文件下发各市州政协、省政协各地区工委。如果需要会前给他起草讲话稿,他就说你们不要急,等我考虑好提纲后会找你们。1996年初,龙主席要我给他起草一个讲话稿,等他通知。有一天上午,他打电话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我立即带上笔和笔记本去了。他说,今年是本届省政协工作的最后一年,有些委员容易产生等着换届的思想,我要有针性对地讲一些鼓劲的话。接着,他详细地给我讲了提纲,我迅速地做了记录。回到办公室收集资料,梳理后很快起草了这份讲话稿,体现了他关于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在退休前几年到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是人生中难得的一种缘分,是若干年后都值得回味的事情。政协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而且要一届更比一届干得好的思想。
我要在此专门提及龙主席廉洁从政的几件事:1994年夏天,龙主席带领王德懋副主席、郭福基副秘书长,行政处副处长温福新、秘书李泽及我出席在昆明召开的五省区(滇川黔桂藏)政协主席联系会。期间,他对秘书和我说:“我做人有3条原则:一是该要的(工资、职工都有的福利)一分不少;二是可要可不要的一般不要;三是不该要的坚决不要。”我作为龙主席“旁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他对自己定的三条原则,是坚定不移地做到了的。他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启发和教育特别大。还有他对子女的要求,不仅是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厉。也就在这次昆明会议期间,他的长子龙隆从深圳回贵阳后,得知父母亲去了昆明,就带着妻子来到昆明,自己登记同我们住在云南省政协招待所。他发现后当着老伴叶阿姨和秘书及我的面说:“他俩来昆明干什么?为什么要和我们住在同一招待所?我们是来开会的,他俩不能和我们共同吃会议伙食。”并对秘书和我严肃地说:“你们两个不要做好事哈,不要给他们买单,龙隆是深圳的干部。工资比我的高,他开得起房租和伙食费。”我和秘书赶紧回答说:“是,是!”此时,叶阿姨劝他:“龙隆自己买单就是了,你就不要赶他俩搬走,免得他俩不高兴。”龙主席这才作罢了。
1995年9月,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3周年,分别给省有关领导送了一款定制的夫妻手表。秘书转给他时,他看都不看,直接叫秘书上交了。另外,他随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出访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送每位出访团成员一个精致的纪念盘,他带回来交给省政协办公厅陈列。
龙主席的小说集、散文集,在报上发表的新作,我基本都看过,确实引人入胜。他的小说《省城轶事》改编并拍摄成电视,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和贵阳电视台播出,引起热议。他的长篇小说《政界》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被称为“新的官场现形记”。天津百花出版社一再重印,我记得共计再版10次,甚至出现了盗版。他的秘书罗耕告诉我说,北京电影制片厂专门与龙主席联系改编成电影,要求龙主席拉100万元赞助款。可以说,拉这笔赞助对于龙主席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北影厂有钱就改编投拍,没有钱就拉倒。因此,就没有了电影《政界》的问世。作为知情者,虽然感到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对于龙主席来说,坚守了廉洁底线,增强了廉洁定力,是一件大事。
龙主席不但在廉洁从政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慷慨解囊捐赠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凡我国我省局部地区遭受特大自然灾害,龙主席都带头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主动捐款支援灾区救灾,他的捐款数额往往是最多的。在前年我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央组织部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倡议捐款,他个人捐了两万元。
在以后的近30年中,我一直铭记他的做人三原则并身体力行,虽然做得没有像他那样无可非议,但也做到了“干净退休”。
龙主席逝世后,许多中央领导和省级领导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哀悼,对亲属表示慰问。党中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龙志毅同志一生胸怀坦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他顾全大局,原则性强,作风正派,团结同事,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体现了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深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戴。”我认为这一评价是很符合龙主席一生实际情况的。1月2日下午3时,省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数百人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景云山殡仪馆,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向龙主席的遗体作最后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