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字经济要素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访省政协委员景亚萍
人物名片
景亚萍 省政协委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
□本报记者 潘建
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就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如何推进及下一步工作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景亚萍委员表示,2022年,将围绕“五个聚力”开展“五大攻坚”,不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聚力做大数字产业化,开展数字产业大提质攻坚。加快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数据中心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年产值(收入)分别达到600亿元、800亿元、500亿元。二是聚力做优产业数字化,开展“万企融合”大赋能攻坚。围绕“四化”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所有区县开展融合评估及考核,打造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4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44。三是聚力做强数字新基建,开展基础设施大提升攻坚。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积极申报国家“东数西算”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服务全国的算力网络。人行、建行、南方电网等数据中心开工建设。新建5G基站2.5万个,打造200个5G应用场景。出省带宽达到4万G,光缆长度达到170万公里。四是聚力做特数字化治理,开展数字政府大建设攻坚。提升完善“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贵人卡+贵人码”便民服务体系,形成“持卡办事+扫码消费”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提升“贵人服务”品牌。五是聚力做实数据价值化,开展数据要素大开发攻坚。加快打造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在制度建设、规则体系、交易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确保走在全国前列,数据交易平台入驻专业数据商300家、上架数据产品和服务超过500个、交易额突破1亿元。
景亚萍委员谈到,贵州在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省大数据局主要围绕突出政府公信力、强调市场属性、聚焦数据供给等几个重点开展工作。在前期数据交易探索的基础上,按照“1+1+N”建设模式推进,进一步破解了数据流通交易中公信力缺失、市场供给不足、缺乏安全保障和交易生态弱等瓶颈问题。
景亚萍委员向记者介绍了具体做法:首先,组建一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该中心将兼顾效益、公平和数据安全,履行数据流通交易相关支撑服务职责,在数据要素市场领域,建立和完善流通交易规则、交易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商准入管理等制度规范;搭建一个新型的安全可信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我们通过采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以安全可信的开发利用环境为底座,搭建了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可信可追溯”。其次,成立一家国有控股运营公司。强化市场属性,该公司负责运营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具体承担市场推广、交易撮合、业务拓展等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径。最后,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培育一批专业“数据商”和N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努力营造一个服务全国的数据流通交易生态。
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是贵阳贵安下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选择。
“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大力支持贵阳贵安建设大数据科创城。”景亚萍委员表示,一是加强要素集聚。持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数据、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二是加强政策支撑。探索出台招引人才优惠政策,创新优化企业培育、人才创新、技术转化等政策,加快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三是加强产业招商。依托科创城建设,持续做好产业大招商,全年集聚大数据企业400户、大数据人才1万人。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新使命,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努力提升大数据发展保障能力,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对此,景亚萍委员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