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06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2-30

中共黔北工委革命活动实录

  

□冉光电

 

  中共黔北工委是解放战争时期活动在德江县及周边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在贵州具有活动区域最广、武装组织最强、斗争影响最大、解放县城最多的特点,从成立到领导革命武装迎接黔东北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12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川东临委决定成立“黔北工委”。由张立负责,在黔东北地区清理、恢复地下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继而向西与云南联系。12月底,宋至平受张立指派,随先仲虞到达德江县开展活动。

  1948年1月,中共黔北工委在德江县平原十字关成立,张立任书记,宋至平主持黔北工委日常工作,先仲虞任联络员,负责安排储备、保护外来干部和筹集经费。从2月至4月、8月至11月,张立两次赴黔视察、部署工作。根据川东党组织的指示和要求,先后五批次派遣20多名干部入黔,加强黔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比如,这年4月派周知群到松桃成立了中共冷水支部,组建了一支苗族武装;7月成立了中共湄潭县工委;11月,派郎万忠回德江,沟通了思南地下党与黔北工委的联系。这年春,接通了重庆至德江的交通线,建立了德江、凤冈、湄潭、遵义地下交通单线联络点;9月,建立了正安至道真到南川地下交通线。

  1949年2月底,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立,张立任书记,3月初,宋至平调省工委负责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黔东北地区的工作由先仲虞、刘学礼负责,直接与宋至平联系。3月底,张立派宋至平到德江,传达省工委根据华南分局的指示,以及对黔东北地区的工作部署,重申了各地党组织的负责人。8月,由于宋至平在贵阳永初中学被国民党抓捕,黔东北地下党与省工委的联系中断。在失去上级党组织领导的情况下,先仲虞、刘学礼决定成立中共黔东北特别支部,先仲虞任书记、刘学礼、林茂德为委员,组织黔东北地区的武装斗争。

  中共黔北工委成立后,主要任务是以德江为中心,在黔东北地区清理、恢复、发展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首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先仲虞3个兄长的社会威望,保护和资助川东临委派往贵州的地下党开展活动。先后打通了地方上层和亲友的各种关系,争取了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或手中掌握有枪支的地方势力,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了具有裙带亲属特点的统一战线,建立了同盟武装。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革命活动:

  制订筹集武装力量方略。根据川东临委的战略意图,对德江、松桃等地开展武装斗争条件情况作了分析,认为“在一个远离解放区的新区,要从‘无中生有’把武装斗争搞起来,关键是怎样弄到枪支武器问题”。为此,特制订了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步骤、武装成份等详细方案。黔北工委在黔东北地区发展壮大武装力量,是从1948年春开始的。在掌握黔北工委机关附近知名人士枪支(先仲齐、先仲唐、覃义宽、李明吉等数十人枪)的基础上。总结“松桃暴动”“郎岱‘三·三’暴动”失利的经验教训,采取多种渠道解决武器来源。如发动群众捐款捐物,除先仲齐弟兄3人给予枪支和经济支持外,还有进步知识分子彭昌镜把修房子用的钱捐献出来买了3支枪。地下党用捐献来的钱收购猪鬃、生漆等土特产运到重庆等地换武器;组织民间工匠秘密修理破旧枪支和打造杀猪刀,明溪王朝相、打磨溪深水塘吴开富两家成了地下党的“兵工厂”,在这里打造了数百把杀猪刀;搞军运策反,为了尽快把游击武装斗争搞起来,地下党曾多次派人打入敌人内部搞兵运或策反工作。

  在松桃组建“黔东纵队”。1948年4月,张立派周知群到冷水建立党支部,直属黔北工委领导。9月张立派中共党员董啸嵋由德江前往冷水协助工作。为了开展革命活动,滕久荣经其兄滕久光活动打进县教育科任督学。周知群以冷水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安插了地下工作人员任继常、陈鹏分别担任冷水乡公所警卫干事和警卫班长,扩充警卫兵达17人,清除了个别不可靠分子,并吸收以犀牛场滕代和为骨干的10多个青壮年建立一支30余人的农民武装。接着,经过积极活动,建立以冷水为中心的6个武装据点。1949年2月5日,宋至平在石响主持召开了松桃、印江两地地下党骨干会议,宣讲了革命大好形势,总结了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了有力打击敌人迎接全国早日解放,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黔东纵队”,宋至平任司令员兼政委。纵队下设5个支队。会议决定:力争主动,伺机举行武装起义,以梵净山为根据地,松桃、印江、江口为活动地区,与黔北大娄山革命武装根据地相呼应。

  “湄潭暴动”建立黔东北游击队。1949年10月,中共黔东北特别支部为扩大游击武装力量,借国民党19兵团49军275师825团(团长练可白,凤冈绥阳镇人)在湄潭等地招兵之机,决定组织人员打进去伺机拖枪。6日,由德江、凤冈等地“招募”的300多名兵员,在凤冈东山集中去湄潭825团团部,当即编为该团第3营,营长李明吉,副营长吴卫群。l8日,吴卫群从团部开会回来说,队伍将于次日开拔遵义。根据这一紧急情况,林茂德召集吴卫群、周知群、张蜀伦、张志高等举行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一致认为,事不宜迟,必须立即行动。决定当晚10时举行暴动,由吴卫群作军事指挥,并明确七连打团部,八连作掩护,九连负责破坏电话线和桥梁。规定暴动人员的标志是脱帽(不戴帽子),行动口令是“前进”。指定张志高届时点火烧营房附近的草棚,以火光为暴动信号。同时还规定了撤退路线和集中地点。当晚10点准时开始,暴动部队顺利拉出了县城,无一伤亡,共获枪50余支、子弹5000余发。这支游击队当时命名为“黔北游击队”,后改为“黔东北游击队”,整编三个大队。

  追截德江、思南国民政府县长。1949年10月19日上午,黔北游击队在覃家湾休整期间获悉:去贵阳参加国民党贵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谷正伦召开的全省“应变会议”的思南县长李钊清和德江县长戴郎星,将于日内携带部分武器弹药返回。黔北游击队于当日傍晚赶到七星场,包围搜查复兴乡公所,不见李、戴二人,便收缴了李钊清丢下的罐头、火腿、香肠、毛巾等物资10多挑,继续向煎茶追击。在离煎茶5华里的老鹰沟,收缴了从德江县城受训返回的平原壮丁队的武器。先仲虞率20余人枪赶来汇合追至煎茶,四面包围了乡公所,但狡猾的李、戴二人如丧家之犬,早已逃无踪影。

  凝板垭伏击保八团。1949年10月21日中午,黔北游击队在煎茶得到情报:国民党保安第八团从思南逃窜遵义,宿营铺子湾。游击队深夜赶到敌人必经之险地——凝板垭设伏,布下五华里长的“口袋”。次日上午,保八团先头部队,懒洋洋地爬上凝板垭,钻进了游击队埋伏的“口袋”圈。指挥枪声一响,战士们奋勇袭击,打死打伤敌军16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为适应继续发展壮大游击队力量的需要,将“黔北游击队”改名为“黔东北游击队”。

  救命关伏击保三团。1949年10月24日下午,黔东北游击队获悉:铜仁保安第三团西逃遵义。于是决定在必经之地——复兴乡梅子坳救命关埋伏。由于保八团被袭,吓坏了保三团,他们派出尖兵在大部队前面五、六里,沿公路搜索前进。次日中午,当保三团尖兵进入埋伏圈,就遭到游击队的袭击,游击队伏击尖兵后,主动撤退。其时,国民党地方当局在煎茶设立了思南、德江、凤冈三县联防“剿匪”指挥部,会同“清剿”黔东北游击队。而游击队则分两路抗击会剿。

  追击戴郎星“流亡政府”,解放德江县城。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戴郎星通过无线电台得知此消息,如坐针毡。16日上午,又听说解放大军经煎茶去遵义,更是坐卧不安。晚上,慌忙率民卫总队(原保警队)和部分政府职员,弃城逃至沙溪罗家寨,组建“流亡政府”。18日先仲虞令李明吉、先仲齐率先仲唐大队前往沙溪追剿。游击队刚到罗家寨,经过先仲齐等事先做争取工作的保警中队长勾诗韩,指令保警中队副余舍诚击毙戴郎星之心腹、大队副蒋辅仁,率50余人枪起义。戴郎星带着家眷及少数亲信朝务川方向狼狈逃窜。19日,林茂德率罗信尧、吴昌模两个大队从煎茶进城,李明吉、先仲齐率队从沙溪进城,受到城内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德江县城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