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望谟的革命活动
□文/图 岑美强
望谟县地处贵州省南部,隔南盘江和红水河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县境山高谷深,解放前到处是原始森林,基本不通公路。在这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国民党政府鞭长莫及的境地,却成了革命种子蕴育,革命力量成长、壮大和传播的地方。
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和韦拔群领导的队伍在广西举行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先后组建了红八军和红七军,在广西掀起了革命热潮。广大群众发动起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震动了广西的国民党政权乃至国民党统治集团。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革命力量还不足以推翻整个广西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当局随即组织力量对这两股革命力量进行残酷的“围剿”。红军队伍只好向国民党势力比较薄弱的桂北转移,在黔桂边区重建组织,发展革命力量,随即在广西右江建立了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和边区革委会。
边委经过对周边的形势的调查了解,知道贵州南部有个实力派人物王海平,掌控着南北盘江和红水河一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务,中共黔桂边委多次对王海平做统战工作。
经过内线人员多次联系后,红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何家荣和参谋长袁也烈亲自到望谟蔗香板陈与王海平见面,向王宣传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宣传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帮助穷苦大众求解放的队伍,目前这支队伍遇到困难,希望王司令接纳部分红军到他的属地休整一段时间。这之前,王海平也私下派心腹到广西去了解过红军这支队伍的底细,知道这支队伍纪律严明,很受民众欢迎。现今接触这两位红军干部,他们讲话文明得体,道理说得明明白白,态度诚诚恳恳,让人心悦诚服。王海平也想借红军的力量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以提高自己在当地的威望,遂表示愿意与红军合作。
双方谈妥之后,1930年4月,红一纵队就从广西右江和凌云陆续渡过南盘江和红水河,转移到望谟蔗香和板陈进行休整,并在王海平的驻地板陈重新建立了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之后,红八军和红七军的干部战士以及家属也陆续转移到望谟边界来安营扎寨,重新整顿队伍,开展革命活动。中共黔桂边委和边革委成了滇、黔、桂边区的革命指导中心,这就是红军在黔西南乃至贵州省最早的行政领导机构,边委和边革委的活动经费和红军战士的生活开支由王海平资助。
中共黔桂边委和革委会迁移到板陈以后,着重抓了几件事:一是继续组织和发动滇、黔、桂边区的革命活动,宣传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先后在各地组织和支持建立了城关、乐元、桑郎、打易等几十个抗日小分队。二是将独立营归到王海平名下,对外称护商独立营,负责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航运的治安和税收,以作边委、边革委及红军的费用。三是创办“创强小学”。边委派人到学校任教,为周边农民子弟学习文化以及边委、边革委活动提供了平台。四是在板陈创办兵工厂,由曾经在广西右江苏区兵工厂的李德荣、李跃清等技工人员指导,材料由右江苏区提供,日产五至十支枪,子弹数百发。所生产的枪就叫“板造枪”,远近闻名。制造出来的枪弹除了充实红军队伍的需要,还为守寨固家的群众武装提供了武器。继后,又在离板陈不远的纳岜建立了一个兵工分厂,材料和技术指导由陈板兵工厂提供。五是组织和领导牙永平从广西迁移到红水河边望谟地界卡法山寨屯兵,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牙永平,1909年11月生于广西天峨县林右屯村,1929年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第3纵队4大队副连长,1930年5月率一排战士护送过邓斌(邓小平)由东兰到河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独立师党委及边委的安排,牙永平于1933年3月率60余名红军战士进住卡法,建造营房,开荒种地300多亩,操练兵马,帮助周边民众清除匪患,开展除暴安良活动,宣传共产党的爱国爱民政策,积极组织抗日小分队。在寨边的葫芦弯创建兵工厂,作为板陈兵工厂的分厂,材料和技术员由右江和板陈提供。同年4月,组建连队党支部,有党员10人,牙永平任支部书记,这是黔西南乃至贵州省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同年5月,黔桂边委书记黄举平率罗甸蛮瓦支部并到卡法支部,党员增至20人,牙永平仍任支部书记。后来边委派边委委员、板陈支部书记黄唤民到卡法连队任指导员。红军纪律严明,为民除害,为民办事的作风在当地方圆几百里都有影响,农民子弟纷纷要求加入红军,加上失散的部分红军、战士陆续归队,到1938年,连队党员已发展到60人,连队红军战士发展到130多人。
牙永平带领连队在卡法活动期间,认识了王海平手下的一个营长罗开舜,罗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在当地有影响的布依族青年,两人结为同年老庚。1935年4月,两人合议在罗开舜的家乡,离卡法18公里的坡王寨建立坡王兵工厂,材料和技术员由卡法提供,日产1至2支枪。红军在坡王驻扎创办兵工厂期间,还为群众办了几桩好事:创办一所小学,使农民孩子有书读、长知识;组织群众从坡脚河边抬石头到寨上,将寨子中一条1000多米的泥泞路铺成石子路,后来群众在路边立了一块刻着“红军街”的石碑;在寨边开山掘石打出一口水井,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群众叫它“红军井”。牙永平从外地带一棵珍稀的树栽在水井边,至今仍枝繁叶茂。卡法连队还组织群众成立抗日小分队,平时保家护寨,保护群众安居乐业。
卡法连队的革命活动影响广泛,震动了国民党当局,他们想方设法要除掉这股红色力量。1940年7月,国民党望谟当局以“商讨国共合作抗日事宜”为由,诱骗牙永平进县城。抗日心切的牙永平带着9名红军战士于27日赴望谟县城,到达县城后被县当局设计抓捕,并向伪省政府报批后于第二天下午将他们拉到城中一棵大榕树下杀害。其中有一名叫阿曹的战士乘赶场天围观群众多,于混乱中逃脱,跑回卡法报信,卡法连队人员及时向广西转移。第三天县保安队到卡法扑了空,气急败坏地将连队营房及兵工厂全部捣毁。
2005年,望谟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卡法修建了一座卡法连队遗址纪念馆,馆内搜集了大量黔桂边委和卡法连队的革命史料以及革命文物,贵州省、黔西南州及望谟县均将该馆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省内各地干部、学生和群众经常组织人员到这里来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卡法连队遗址纪念馆
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的板陈创强小学
中共黔桂边委驻地板陈旧址
板陈兵工厂纳岜分厂旧址
板陈兵工厂使用过的老虎钳和制造的菠萝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