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运臧:贵州妇女运动先驱
蓝运臧(1912-1941),女,贵州省黔西县打鼓新场(今金沙县)人。
蓝运臧出生于一个工商业者家庭,1934年入党,是贵州地下党早期女党员、贵州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她与同是中共党员的寇述彭结为革命伉俪,带领妹妹蓝运铮为抗日救国和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积极工作。
1923年冬天,蓝运臧在私塾就读,她读了很多古体散文、诗词和《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之类的书籍,而且尤爱李清照的词。还学会了写散文、作诗、填词、画画、吹箫笛、按风琴。
1927年,蓝运臧考进了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她到贵阳不久,就放脚、剪辫,而且写信给妹妹和外甥女们,要求她们放脚和剪辫,破除封建习俗,树立新的风尚,从而使这种新的风尚在新场逐步得到扩大。
蓝运臧在女师学习成绩优良,得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她还经常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帮助同学补习英语、数学,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蓝三姐。
1930年,蓝运臧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休学一年,在黔西新场女小教书。那时由于社会风俗的影响,很多人家都不愿意叫年龄稍大一点的女生来校读书,蓝运臧经常到亲友家中,动员女生来校就读。
1931年,蓝运臧又回到贵阳女师读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以女师学生代表身份参加了秦天真等人组织的“贵州学生救国团”,积极领导女师的抗日救国工作。这年冬天,蓝运臧又与尹素坚、严金秋等筹组“贵州妇女救国会”,蓝运臧当选为理事。她常在《新黔日报》副刊《惊蛰》 (妇女会刊物)上用“问耕”笔名,发表文章。
蓝运臧积极参加女师同学组织的街头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号召群众起来抗日救亡,由于她声音高亢,语言生功,使听众受到感动。在寒暑假中,蓝运臧回家,和大哥蓝运富一起组织青年进行救亡宣传活动。
1933年初,蓝运臧和寇述彭、涂运昌、方佰龄、丁道谦、马彦云、蓝运富等组织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讨论国内外形势,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都得到了提高。
同年,“九·一八”两周年之际,贵阳各校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贵州军阀派出军警镇压。蓝运臧冲到游行队伍前列,愤怒斥责军警们:“你们也是中国人,亡了国你们也要当亡国奴,救国是每一个同胞的责任,你们要有良心,就不能阻挡我们的爱国游行!”有的军警受到感动,自动放松了警戒,部分学生队伍冲过警戒线,教育厅厅长谭星阁惊恐万状,派出汽车多辆冲压游行队伍,于是发生惨剧,学生死二人,伤四十余人。消息传到上海后,鲁迅先生于11月17日写了《冲》 (见《准风月谈》)这篇文章,热情地声援了贵州学生的爱国行动,揭露和抨击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教育厅厅长谭星阁等镇压学生的罪行。
12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为了压制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把学生禁锢在学校而发布了《中学生毕业会考规程》。蓝运臧积极组织读书会成员在涂运昌家开会,草拟揭露会考阴谋的快邮代电,呼吁各界人士支持反对会考,并在女师大礼堂前广场上,集合各校应届毕业同学游行、演讲,向政府请愿,要求废除会考制度。由于蓝运臧、寇述彭是这次学生游行反对会考的领导人,于是被教育厅指控为“肇事者”而挂牌开除学籍。
秦天真根据蓝运臧1931年以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和革命活动的表现,于1934年冬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为了使共产国际及时了解中国的情况,鉴于电台被炸,无法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情况下,决定派潘汉年(化名杨涛)去上海转道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需由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派一名同志作掩护。贵州省工委负责人秦天真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感到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找一个细心而胆大的同志来完成,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将这个重大任务交给年仅 23 岁的女党员蓝运臧。
经过精心准备,蓝运臧会同潘汉年一起,踏上了去上海的道路,他们从省城南门出城,经独山,过柳州,取道广州坐海轮赴上海,这一路上,有说不出的艰辛,道不完的险阻。潘汉年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说:“蓝运臧同志是个机智勇敢的女同志,在过关卡或遇上敌特盘问时,她总是从容应对,毫无破绽。我们能顺利地到达上海,与她的努力分不开。”就这样,蓝运臧经受了各种考验,护送潘汉年安全到达上海,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到上海后,与组织接上关系,潘汉年前往海参崴转道苏联,蓝运臧则到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读书,在这里,遇见了在贵阳一同参加爱国活动的寇述彭,他们一同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共同的志向和共同的革命经历,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北平结了婚。
1937年,“七七”事变后,蓝运臧夫妇离开北平赴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在民大,他们联络革命同志,开大会、作演讲、出墙报,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蓝运臧夫妇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同年秋,根据组织安排,他们离开延安去山东聊城做抗日救亡工作。在聊城期间,蓝运臧写成了抗战剧《五里雾》。冬天,经组织同意,蓝运臧夫妇又以平津流亡学生的身份回到贵州老家打鼓新场开展革命工作。在家乡,蓝运臧夫妇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斗争中,他们利用中学教员的身份积极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亲自编导抗日题材的话剧,组织学生出演感化群众。又积极在群众中宣传党的主张和抗日政策,讲述抗日形势,组织进步妇女积极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不久蓝运臧夫妇和四妹蓝运铮应革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的邀请,离开打鼓新场到云南蒙自草坝蚕业新村工作。蓝运臧在蚕业新村从事文教活动,先后办起农忙托儿所4所,用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等内容编印教材,分别给小学、夜校等上课。蓝运臧日夜工作,深入农村,受到群众爱戴,群众称蓝运臧为“大蓝先生”,称蓝运铮为“小蓝先生”,对她们十分信任。
1940年11月,第二次反共高潮即将来临,敌特开始对蒙自草坝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追捕迫害。寇述彭离开蒙自辗转回到新场,不久被敌特逮捕,押送贵阳,关进保安处监狱。蓝运臧为营救丈夫,忍痛将未满周岁的女儿托付给嫂嫂,这一别竟成永诀。蓝运臧取道遵义赴贵阳营救丈夫,谁知到达贵阳后不几天,与妹妹蓝运铮同时被捕。蓝运臧被捕后,被关押进省保安处监狱。在狱中,她受尽敌特的严刑拷打,但仍坚贞不屈。为了鼓励战友们继续战斗下去,她从监狱壁缝里向难友们传递写有“坚定”二字的纸条。当敌人审讯她时,她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其余问话她拒绝回答。敌人在她身上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便决定对她下毒手。
1941年5月19日夜,国民党贵州省保安处荷枪实弹的特务军警将蓝运臧、蓝运铮、寇述彭、王定一4人押赴贵阳城郊东山脚下,临刑前,当冰冷的刺刀刺穿他们的胸膛时,他们仍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其声弥漫四野、响彻云霄。
蓝运臧一生向往光明,从最初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争取女性独立解放,成长为一名追寻革命真理的无产阶级女战士,虽芳华早逝,却是“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面对家仇国难,虽身为女子,却没有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在成功完成护送中央特派员任务后,她没有因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是毅然肩负起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使命,为唤醒民众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她以生命践行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铮铮誓言。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