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里县积极探索“企业特派员”制度,从部门选派干部担任企业特派员,通过开展全脱产保姆式代办服务,切实将政府服务职能前移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推动项目快速建设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7464户,同比增长20.13%;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GDP比重达77.6%;纳税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有29户。规模工业增加值67.69亿元,同比增长11.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1户,居黔南州首位。
龙里县:四到位为民企提供“保姆式”服务
□肖元辉
严格选派 确保服务主体精准到位
按照政治素质高、经济工作熟、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标准,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在服务企业的职能部门、跟踪单位和熟悉经济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及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企业特派员,派驻重点项目、企业。派驻中,具体按照三原则分类型分派“特派员”。
遵循“经验型”原则。对投资额度较大的重大项目、企业,派驻具有县直部门领导经历的“经验型”特派员,发挥其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作用。
遵循“专业化”原则。对专业性强的生产企业,派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特派员,使服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贵州富华药业、良济药业等医药生产企业,均由县卫计局推荐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同志担任特派员。
遵循“属地性”原则。根据重点项目、企业所落户的镇(园区),由落地镇推荐副科级领导干部或园区管委办推荐同志担任,既方便企业和特派员,又能调动特派员原工作单位参与服务,更加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
当好“三员” 确保服务职责精准到位
县委、县政府为特派员颁发《特派员证》,充分授权,并为特派员履职开通“绿色通道”,助其当好“三员”。
当好代办员。全权受理、代办重点项目、招商已签项目和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职能部门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同时,向企业宣传中央、省、州、县的融资扶持、技术改造等优惠政策,并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协助企业进行申请。
当好协调员。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调好重点项目和企业与周边单位和群众、有关部门的关系,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当好督促员。深入了解所服务的项目建设进度、企业发展状况及需求,根据重点项目建设要求,积极协助重点项目联系挂帮县领导及责任部门研究解决方案,督促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如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注重管理 确保服务方式精准到位
建立县委组织部、县政务中心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以县政务中心、县委组织部为主体,通过专项督查对特派员进行日常管理。
实行公示承诺制度。特派员驻项目和企业后,及时将身份信息、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等上墙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实行现场办公制度。特派员必须进驻重点项目和企业办公,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县联系领导请示汇报,协调解决。
实行月汇报制度。制定《龙里县重点项目和企业特派员工作月报表》,要求特派员每月填报项目进展、企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建议、落实状况等工作情况。
强化考核 确保服务效果精准到位
出台《龙里县重点项目和企业特派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特派员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服务效果。
定期开展督查。县纪委监委按照“查作风,听口碑;查能力,看措施;查效率,观成效”的原则,对特派员的工作情况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使之做到“有事无事不脱岗,大事小事能担当,急事难事敢靠前”。
企业月度评价。采取集中组织评议的方式,每月由特派员所驻的项目、企业业主,对特派员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服务实效和工作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档次将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年度述职考核。要求特派员每年末对履行职责情况形成书面述职报告,由县政务中心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有关镇(园区)、项目和企业主组成联合考核组,依据所服务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特派员进行年度考核。
截至目前,该县已成立30个县级工作组,累计走访企业1450人次,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08个。启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清理文件、政策措施8338份;依托中小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累计为企业解决诉求75条,解决率100%;充分发挥企业特派员作用,累计为项目和企业代办各类手续2400余件,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2.5亿元、贷款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