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9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13

  “路旁的花朵正在盛开,树上的果实等人去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在1953年至1954年间,一首由范禹作词,麦丁作曲的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唱响神州大地。而地处我国西南一隅的云南贵州因为这首民歌的传唱,更以其自身所拥有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随之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词作者范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慨:“山美、水美、风光美、心灵美是我在贵州体验生活期间最大的感受,也由此让我找到了很多创作灵感,我与贵州的‘情缘’也体现在这首歌里面。”

  贵州,一个美丽的地方。如今,“藏在深山人未识”已经不再是贵州的标签,她四季如春的气候、仙境般的自然生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四方游客的到来。

  

多彩贵州旅游正当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本报记者 张 洁 刘启靖 王 吟 陈 庆 李昊霖

 

 

盼君早向黔 莫负好年华

  “长夏全无暑气侵”。贵州夏季平均温度只有23.6℃;森林覆盖率将近60%,几乎是全球森林覆盖率的两倍。因而享有“避暑胜地·度假天堂”的美誉。

  2020年盛夏,因为疫情的影响,贵州沉寂近半年的旅游业被激活,成为“疫后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复苏势头强劲,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众多游客纷纷来到贵州,在神奇秀美的山水景色中徜样,享受凉爽的美丽。

  在疫情基本平复后,贵州省顺时而动,为承接疫后周边游、国内深度游红利,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及方式,科学管控疫后旅游公共卫生,全力推进贵州旅游业复苏。

  近年来,贵州把大旅游作为全省千方百计做强的“三块长板”之一, 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凭借多维立体的便捷交通,贵州和世界的沟通更加快速,围绕交通线路打造山地特色游产业带,成为贵州休闲游的新风尚。特别是以“多彩贵州”为核心标识的文化旅游品牌越擦越亮。

  由于贵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全国各家旅行社也把目光聚焦贵州,纷纷推出各类优质入黔旅游产品,以此让全国游客更舒适的向“黔”进。

  当然贵州的旅行社也“当仁不让”,做好地主之谊。贵阳中国旅行社副总经理陈小锋介绍:“为促进外省游客入黔,贵阳中旅着眼于‘生态贵州、人文贵州、开放贵州、健康贵州、好客贵州’,为此新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相比疫情之前,这些旅游产品的优惠力度更大。立足于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各类一站式山地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康养产品革故鼎新,入黔游客将有更好的游玩体验。

  陈小锋表示,5月以来,得益于贵州全域知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的上线,贵州旅游业正迈向新格局。

  “一码游贵州”囊括了全省415家A级景区,周边配套设施信息、攻略,游客只需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使用平台服务。

  将贵州多彩的一面展现给世界是每一个贵州旅游从业者的心愿、目标。“在此旅游复苏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想邀请全国的游客来一次凉爽的入黔游。”陈小锋说。

 

康养+旅游请将吾乡作故乡

  纬度、高度、湿度、温度、负氧离子浓度、风度造就的“六度”优越自然条件,以及依托空气清爽、气候凉爽、人民豪爽形成的“三爽”资本,让贵州声名远播。发展度假康养产业,贵州先天优势明显

  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的脊骨;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构成了贵州涌动的血脉。而夏季清凉的天气、干净的空气等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也为贵州夏季旅游天赐优势。

  近年来,贵州瞄准川渝地区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的市场格局,大打康养旅游牌,在战略上抢占先机、主营川渝、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战术上引领高端塑形象、迎合中端造品质、顺应低端出特色,成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和脚步,赢得了先行先导主动权。

  当下,诸如遵义市凤冈县禅茶瑜伽小镇、黔东南州凯里市云谷小镇、黔南州茶都格尼斯项目、黔西南州兴义市石头康养民宿度假区等度假康养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贵州康养旅游异军突起,过去的穷乡僻壤得以“显山露水”、价值凸显。

  赤水市,在远离城镇、山顶竹海间建成遐迩闻名的“天鹅堡”“天岛湖”康养度假城,两年多时间吸引了川渝为主、20多个省市的购房业主6万多户。

  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环绕的“花海文化城”,规划号称“世界花园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的城区近30平方公里,在建约7平方公里,景区年游客量已达600余万人次。

  水城县百车河,风景独特,政府主导打造37平方公里的大健康生态旅游区,规划得体,造作精致,适应高、中、低端多层次市场需求,可容纳康居、度假客户10万人以上。

  来自广东、重庆、四川、海南等全国多个省份的游客,纷纷走进贵州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较好的景区景点。四川游客刘小姐表示:“贵州空气好、环境好、人也热情,夏天到这里更是舒服!”。许多外地游客对贵州的康养旅游赞叹不已。

 

黔地绿锦红秀 风景旧曾谙

  贵州以真山真水真“绿肺”被游客们所喜爱。雾锁青山、悠悠水车、波光粼粼的湖面映衬着岸上美景,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样会情不自禁的想要在这里多呆一会。此外,众多精品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贯穿其间,如千万翠色中的一抹红霞映染,也成就了贵州文旅产业的繁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为积极响应国家“文旅不分家”政策的号召,贵州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大胆创新实践,更以做强做大“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抓手,赋能旅游业大力发展。

  贵州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遍布全境,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众多:有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有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三大遗址之一的台江八郎古生物化石群、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黎平天生桥、有东方最古老的姊妹节、有神奇的戏曲活化石变人戏威宁彝族“撮泰吉”、有象形文字的最后遗存——水书……

  “这里的草儿会跳舞,这里的石头会唱歌”,这里的布依村寨至今流传着起源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八音坐唱》;这里的侗族大歌凭借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打破了了国外对中国传统音乐过于单一的偏见;这里的傩戏遍布山乡,形制完整,类型多元,被誉为世界戏剧活化石;这里的“东方踢踏舞”反排苗族木鼓闻名海内外……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此生生不息,他们多样性、原生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彩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贵州新时代旅游的金字招牌。

  全域旅游成为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文旅融合“上升”到重要位置。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认定并公布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贵州有三个地区有幸入选: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赤水市和六盘水市盘州区。三区都是以“绿色”生态而闻名,但同时游客到此,能参观的不止是景区,还能通过各类文旅融合新产品感受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

  “ 一路上孩子看的见青山绿水,也能感受到‘红色’长征文化,增长见闻,这是一次玩与学的完美旅途。”第一次来到贵州赤水市旅游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专程带孩子从哈尔滨过来看“四渡赤水”旧地, 实地感受老一辈的长征精神。

  增长见闻,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已经成为新时代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文旅融合的推进,不仅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潜力,也让全域旅游发展有了更多的落脚点。“古色”的历史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红色”的长征文化让贵州更具活力与吸引力。

  如今,在传统知名景点之外,在全省城乡,一些灿若夏花的风景和名胜也全面展现在人们眼前,让前来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在省会贵阳市,花溪湿地公园和小车河湿地公园内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柳枝如袖迎风摇曳。在遵义绥阳的清溪峡,7.8公里的漂流河段上,分布着32个险滩激流,游客乘橡皮艇顺流而下,在奇峰异石、飞流瀑布间体验漂流乐趣。在“凉都”六盘水,野鸡坪的格桑花包围着游客,让人觉得时间似乎已经停止,岁月如此静好。在毕节跳花坡,你可以骑马驰骋,也可以在彩虹滑道体验同样的速度与激情。在黔南瓮安县猴场,猴场会议遗址所在的草塘镇已将古镇周边的民居庭院打造成了适合休闲游客居住的网红民宿。在黎平会议会址,这座明清时期的建筑被重新修缮一新,再串起周围翘街明清古建筑群中的毛泽东旧居、中央红军教导师、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李德博古凯丰住址、红军群众大会旧址等红色遗址,使游客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真实感悟到长征历史中那火红的希望和理想。

  今年7月28日,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景区举行了《西江盛典》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回归公演。作为特邀嘉宾从上海来观演的范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从贵阳机场乘车过来,车一进入黔东南境内,高速公路两旁的自然风景就像一幅迷人画卷。贵州的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到处都是绿色。而像黔东南等地区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都是现代的人们所倾幕和向往的,很棒!

  贵州,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她正在用自身的魅力向世人发出邀请: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