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代老子的哲学思想而创立于东汉的道教,所供奉神衹的殿宇称做宫观,按其规模分为大观和小观。道教传入贵阳后,在贵阳城区及近郊经常供祀的宫观有20多个,最著名的有三大道观。如今它们都在何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走进今日贵阳寻踪觅迹吧。
贵阳三大道观寻踪
□文/图 刘福林
大道观在市中心“蒸发”
大道观,是贵阳最早的道观,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崇真观。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大道观在治城中,元至正间建,旧名崇真观。”后来贵州巡抚都御使蒋琳,贵州宣慰使安陇富、宋昂等要员又对此道观进行过几次扩建和重建。据明代举人王训的《大道观记》记载,明正统年间(1436-1449)崇真观改为大道观。当时朝廷编撰的一部要著作《正统道藏》送给贵州一冊,就藏于其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贵州巡抚阎兴邦又重修了一次大道观,使庙宇更加宏伟壮观。其规模为贵州全省宫观之最,建筑群中有玉皇殿、三清殿、雷祖殿、火神殿、娘娘殿、天师殿、丘祖殿、孙祖殿;所供奉的神像也是全省最多。
大道观的位置在何处?今人已找不到了。经历过贵阳“2.4”大轰炸,现又还健在的贵阳人还能记得,此宫观遗址正是如今的老百货大楼。1939年2月4日,日军数架轰炸机在贵阳城区中心地段进行了狂轰滥炸,大十字一带最为惨重,炸成了一片废墟。大道观从此毁灭,再无人恢复重建。解放后,贵阳十大建筑之一的贵阳百货大楼从昔日的大道观遗址上崛立至21世纪初,现又推倒正新建。
南岳山道观无影无踪
这处大观(百姓俗称南岳庙)的殿宇亭台,曲径梯蹬,沧桑古木不仅荡然无存,而且整个遗址已面目全非,如今只可见到些“蛛丝马迹”,因此只能拼凑些文史资料的碎片去了解它昔日的辉煌了。
南岳山道观为贵阳第二大道观,始建于明代,深藏于贵阳老城南门外三里许的南岳山麓峰谷、林木、秀泉环抱之中,十分幽静灵秀壮观。《贵阳府志》苗写道:“山上有仰天坪,古柏虬松,窅然深秀。五峰回合,松篁夹径……”嘉庆二十四年(1819)官方重修了该道观,碑记已录入志书。重修后,道观规模宏伟,有玉皇殿五间,天王殿三间,东岳殹五间,左右十王殿共十间,三教寺三间,祖客堂六间,大小官于各三间等等。山中还有纯阳洞,供吕洞宾。据见证者描述,这座道观墙内墙外古树参天,荫蔽圣地,神奇灵秀,吸引着朝圣者纷至沓来。有碑文记载,乾隆年间布政使陈德荣派人从江西购来杉松三万株,栽于山麓,后劲松成林,郁郁葱葱,松涛呼啸,好一派自然人文圣境。民国期间,这里具备了接待全国各地云游道人的设施。在南岳山道观常住的道人系贵阳三大道派之一的全真道丘处机龙门派(域称丘祖派),简称丘处机派,祀的是“南岳衡山岳神司天王”。南岳山因此而得名。
令人遗憾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南岳山道观被国民党部队强行占用,作为军营。部分建筑、设施惨遭破坏,林木花卉被砍伐践踏。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道人们只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有的被赶出庙门,云游他方。
解放后,道观所属的部分田地均分给了当地农民,所剩无几的住观道人只有靠种田作地自食其力。文革中,留在观內的少数几个道人被造反派全部驱逐出门,殿宇及一切道教设施、文物古迹及古树林木全被当成“四旧”,被一扫而空……
三元宫人去楼空留精华
贵阳第三大道观是大西门金锁桥下游数十米处,金挢饭店对岸的三元宫。三元宫是道教祭祀天、 地、 水的道观(庙宇)。古人把朝廷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总称为“三官”,把自然界的天、地、水也尊称为“三官”。道教以天、 地、 水为“三官”, 并认为自然界这“三官” 也像人一样,都有生日。天官生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地官生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水官生日是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 此处道观祭祀的是天、 地、 水这“三官”, 故称 “三元宫”。
作为贵阳第三大道观的三元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初名三官庙。曾因年久倾圮,自光绪十四年(1888)起郡人许义宗等成头,重建这一著名道观。他们以“乐善堂” 的名义向社会集资,边集资边对旧三官庙进行改建、重建。前后历经五十余载,“乐善堂”共集得白银十余万两,至民国八年(1919)新庙竣工,并将初名三官庙改为三元宫,规模可观。
这次改建、重建的三元宫古建筑群主要有:大殿阁楼三层,堂开五楹。因道教是世界穻见的多神教,故殿中一层供奉三官、地藏,二层供奉关帝、吕祖,三层供奉上帝。1889年,底层左右加修两廊,各计三楹,上配钟、鼓二楼;1890年又补修山门戏台一座,上加一阁;1892年,左侧又建一乐善祠,上系经楼三座,下有两厢一厅,堂左傅以小亭曰众乐亭,亭下有池曰半月池;1917年,乐善祠南又建一明文阁,俗称八角亭(现改成四角亭)1919年,再于明文阁旁修一船楼,塑真武圣像,配三台。当时此处可谓“亭阁台榭,无一不备,大河前横,山水清幽”之“胜境”也。这些建筑几经世事更迭、历史变故、风雨剥蚀,至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己破损不堪,原貌不再。上世纪九十年代,贵阳市政府已按原貌恢复重修。乐善堂内还完好无损保存着民国二十三年(1924)许义宗撰书的《三元宫乐善堂记》碑。碑文如下:
贵阳西门外,旧有三官庙,年久倾圮,不堪乐善。诸君子慨然兴修复之志,爰集义资,鸠工庀材,始于前清光绪戊子,成于丁酉。大殿三层,堂开五楹。
一层供奉三官、地藏,二层供奉关帝、吕祖,三层供奉上帝,配诸四相,气象巍峨,规模雄壮,改名三元宫。已丑加修左右两廊,各计三楹,上配钟鼓二楼。庚寅补修山门戏台一座,上加一阁,秀如文笔,此正殿形勢也。壬辰又于左侧隙地建一乐善祠,用祀始事者诸\同志焉。上系经楼三座,下有两厢一厅,名曰望水厅。凡办慈善事者多于此,故又名乐善堂。堂左傅以小亭,曰众乐亭。亭下有池,曰半月池。至辛亥民国政变,愚氓毁庙弃神,置贡院魁神于河干。诸善士不忍神道废坠,斯文将丧,丁已于祠南拓地,特建一阁,高出云表,名曰明文。祀孔圣、文昌、魁星于其上。已未复于阁旁修一船楼,以配三台,塑真武圣像坐镇其中。于是亭阁台榭,无一不备,大河前横,山水清幽,此善堂胜境也,嗟呼!追溯由来,三元之建,善堂之成,良非易易。其始也,或捐资以创修;其终也,或积汇以继续,前后经营五十一载,用度至十数万两之多,方能成斯壮观。而其中艰难筹尽,苦心劳思,未尝终止者。悉诸同人和衷共济之力,并未获公家分毫之补助也。以此捐私人之款,作公益之举,博施济众,宁有讥议乎?且夫善堂之有益地方也大矣!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或遭旱灾,则竭诚祈雨;或遭荒年,则平粜者粥;或遭时疫,则施药送方;其贫民之无告者,路毙则棺之;冬寒则衣之;岁暮则米之。种种善端,昭昭在人耳目。先慈善事不普及也,则提倡好生会,惜字会,乐善以联络劝导之;观世风不古若也,则采择先圣遗训印刷经齐,家喻户晓,使人人讲求五伦,蔚成忠孝风俗,挽回末世劫运,此诸善事苦心也。是故民国以来,天下多故,而贵州灾患独轻者,谓非作善降祥之欤?况数十年间坚忍耐劳,乐善不倦,虽迭遭驻军蹂躏,别□摧残,而百折不稍挫者,岂沽名钓誉哉?诚以读圣贤书,良知难昧,用是□上苍好生之德灵□也,诚义之功俾□之,贤者有所观感焉。
仅存的三元道观今昔
这处古迹正如碑文所云,“且夫善堂之有益地方也大矣”。 乐善堂主持人经常开展做善事活动。在集会训诫时,主持人总是劝诫人们要乐善好施,行善积德,助人为乐,救苦救难,爱国爱民。灾荒年代,乐善堂就会支起大锅,下米熬粥,救济难民,附近揭不开锅的难民可带上碗缽,来乐善堂外排队领取稀粥充饥。每逢干旱年代,乐善堂都会在这里杀猪宰羊,举行求雨仪式,乞求玉皇大帝开恩,普降及时雨。每当发现附近有“孤瑰野鬼” 无人收尸,乐善堂就会派人去抬回野尸,制作简易棺抬去掩埋。
抗战期间的1942年5月,民国贵州省政府贵阳社会服务处设于其中。聚集在这里的爱国人士,尤其是青年,满腔热情以开展文体、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各类活动为载体,广泛地为抗战,为抗战期间贵阳的社会生活服务。
抗战期间,全国文化艺术界众多知名或不知名人士纷纷来大后方的贵阳避难或从事革命活动。其中有一对电影演员亲姐妹徐琴芳、路明,来到贵阳后,开始被社会服务处安排在该处开设在三元宫的旅馆里住宿。徐琴芳曾演过飞崖走壁,擂拳舞棒的“荒江侠女”,路明曾塑造过温情脉脉,爱意绵绵的“小鸟依人”形象。贵阳的“粉丝”闻讯后纷纷来三元宫登门拜访,一天晚上姐妹演员还参加了服务处组织的文艺晚会。徐琴芳演唱了戏曲选段,路明演唱了流行歌曲。
社会服务社经常举办演唱会和音乐演奏会。当时知名音乐家应尚能等人参加过他们的演奏会,赢得了贵阳观众的喝彩。尤其是当时在贵阳很有名气的盲人歌唱家郑隐飞,为社会服务处增色不少。一次,在服务处礼堂举办的音乐会上,郑隐飞的男高音独唱得到了满堂掌声。还有桂百铸的古筝独奏等节目都引起了观众群情激昂。1943年6月,民国贵阳市政府决定组织纪念“七·七”事变六周年音乐诗歌晚会。贵阳西南中学参演的节目,曾经在社会服务处礼堂排练过一周。他们排练了必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青天白日满地红》和自选歌曲《壮丁上前线》《抗战到底》。由于场地优越,加之排练认真,阵容齐整,在晚会演唱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那首《壮丁上前线》,效果极佳。浅蓝色旗袍的女声部和黄色卡其布中山装的男声部,在钢琴伴奏下声情并茂地唱道:“东洋强盗野心狂,奸淫妇女抢钱粮,占我们的土地,烧我们的村庄,杀我们的父母,炸我们的工厂。我们要拿起斧头镰刀,拿起炸弹钢枪,一齐杀上去,把日本强盗都杀光!我们是坚强的壮丁,满身有紫色的光芒。打东洋!打东洋!保我们的田地,保我们的村庄!打东洋!打东洋!保我们的妻子,保我们的爹娘!杀尽强盗回家乡!杀尽强盗回家乡!”那雄壮的歌词、那激昂的旋律,引起了全场的共鸣,激发了观众爱国抗战的澎湃热情。1945年7月初,这里又举办了一次练唱活动。贵阳战时中学歌咏队,市公路局、邮政局等联合歌咏队都在这里进行过多次排练。他们演唱了《抗战歌》《垦春泥》《抗战到底》等斗志昂扬的合唱歌曲。活跃在三元宫的社会服务队,还举办了演讲、阅览、抗日照片展、武术比赛、文化茶座、中秋月圆会、各类体育比赛、中医义诊、防疫灭鼠、儿童种痘等若干活动,深受贵阳各界及广大市民欢迎。
解放后,贵阳市房管局将三元宫作为民房分给市民居住,使之丧失了它的文化意义。改革开放后,贵阳市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发掘文化遗产,拨款将这一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一新。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三元宫古建筑群,古色古香,秀丽壮观,让人留连,只是因宫内已无道人修行而稍感遗憾。
三元宫及文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