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80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15

  晴隆县是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所在地,山高谷深,石漠化严重,是贵州目前9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2018年,晴隆森林覆盖率仅为45.67%。如何让山高谷深、石漠化严重的晴隆县走出贫困,让当地特色风物走出群山、走向世人,县政协委员们不断地做着有益的尝试。今年履新县政协委员的周清就是其中一员。

  “高海拔、多山、多坡地的晴隆比较适合种植柑橘、花椒,而且品质相当高。”作为土生土长的晴隆人,周清在经历了上海求学、北京就职后,于2015年选择回到晴隆,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就是要通过‘双果驱动’,让光秃秃的石头山上‘长’出绿色产业,让柑橘、花椒成为‘金果果’,带富一方百姓。”

 

石头山上发新芽

 

——晴隆县政协委员周清的扶贫经

 

□本报记者 陈 庆

 

 

“晴隆脐橙”变身“脱贫金果”

  晴隆种植柑橘历史悠久,据《兴义府志》记载:晴隆县种植柑橘历史近300年,尤以鸡场镇“马道黄果”为最佳。2018年,晴隆出台《晴隆县柑橘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马道黄果”升级成为“晴隆脐橙”,入列 “一乡一品”“一村一特”重点产品,成为全县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也是晴隆县政协重点扶持的龙头产业。

  而早在2015年,周清就成立了贵州晴隆泌泽苗木有限公司,将目光紧紧锁定在“晴隆脐橙”上。经过多年的深耘,公司柑橘果园投产1600亩,年产量约3000吨,年值3400万元。

  在柑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当地群众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2018年6月开始,我到果园上班,一天收入80元。现在一个月工资有3600元。”王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家门口上班的收入并不比出门打工少,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泌泽苗木有限公司的清家果园,记者见到了带班经理王丽,她正忙着为新来的工人讲解种植技巧。

  在县政协引导下,周清通过设置除草、种植、管理、采收等岗位,帮助搬迁群众、贫困户及周边老百姓就业增收。

  现在,周清的果园每天吸纳劳动力约50人,每人日工资超90元,年均增收超2.4万元。

  “不仅要种得出、种得好,还要让晴隆脐橙‘选得出’‘睡得久’。”周清踌躇满志,依托阿妹戚托小镇正紧锣密鼓建设的晴隆县水果分拣清洗中心和冷藏库项目,让“晴隆脐橙”成为晴隆人最拿得出手的“地标”的梦想,将在不久成为现实。

 

花椒基地将成“网红”景点

  “70%以上的花椒都种在坡地上。温差大、通风好、有机质丰富,都是坡地种植的优势。”农业专业出身的周清深谙其道,种植花椒让晴隆多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彼时,为确保高标准规范化种植,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按照“龙头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县政协积极协调,引进贵州晴隆泌泽苗木有限公司,打造集花椒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如今,作为第一个将花椒作为主产业进行推广的村寨——茶马镇青山村,曾经撂荒了10年的土地,早已种满了花椒树。

  “目前花椒种植规模从第一批兵务村250亩、青山村2950亩的规模陆续扩大到全镇1.5万亩,农户收益占30%。下一步,我们将增加三宝乡500亩、东观街道200亩和茶马镇2.2万亩的种植面积,总投近亿元。”周清介绍说:“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花椒种植的前三年,按资金总额7:2:1的比例,将给贫困户、合作社和村集体进行分红;项目建成后,产权归公司、村集体、农户共同所有,产生的效益按4:3:3比例进行分配。”

  “花椒都是按经济林标准种植,和栽一般的树完全不一样。为培育出高品质的花椒,绝对不允许使用除草剂和化肥。”得知能分红、能就业的好消息后,去年12月兵务村村民王光成就来到花椒基地务工,“现在每个月我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再算上5亩地的土地流转费、林下种植和入股分红,一年最少能赚7万元。”

  “大家放心种,销路我们找。”周清满怀信心,“目前,公司已和重庆德庄集团达成采购协议,基地挂果后,将按品质进行统一采购。届时按照盛果期每斤8元计算,平均亩产900斤,每亩能有7200元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在阿妹戚托小镇打造集旅游、观光、康养为一体的2000亩花椒产业示范基地,我们叫它‘百花百果园’。”周清说,“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协组织的倾力帮扶下,富饶晴隆、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已然徐徐展开。”

 

4167-2-1.jpg 

茶马镇花椒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