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7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既是“六稳”之首,也为“六保”之冠。稳就业最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就业稳,民生稳、民心安,“六稳”“六保”才能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就业为先民生为要的贵州方案

 

□李万军

 

  为让群众端好稳稳的就业饭碗,日前,贵州印发《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从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市场主体数量、吸纳就业能力、增加值总量及占比等方面量化了2020至2022年的发展目标。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2021年达到9600亿元,2022年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75%、76.5%和78%以上。

  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贵州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重要举措,是贵州稳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关键之举。

  给人其业,必先有“业”。贵州坚持把稳就业摆在“六稳”之首,多方合力使出一揽子硬招实招,减少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先后出台了《贵州省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指南》《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等措施,从政策支持、渠道多元、保障有力、提升就业技能上积极帮扶农村劳动力稳妥就业。同时,率先在全国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为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村产业革命和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整合资源开发劳务就业扶贫岗位、建立劳务供需对接机制、落实组织保障等方面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确保了困难群体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贵州坚持人民至上、就业为先、民生为要,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抓好农业、工业、服务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通过开发就业岗位、打造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扎实做好农民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比如新近出台的《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就是开发就业岗位的硬实招更举措,不仅内容丰富,就业空间也前所未有,包含了大旅游、大数据融合、大健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会展服务十大工程重点任务,涉及十大工程重点项目422个、总投资9221亿元,可谓全省人民的福利,是广大群众就业的“大蛋糕”,是省委省政府心系人民、稳就业保民生的大手笔、大思路。

  好政策必须要落实好,政策落实好才是真的好。再好的政策,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在这方面,贵州以最硬的作风、最强的措施、最严的监督,运用“五步工作法”经验和抓具体抓深入等方式方法,做到每一项就业工作都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确保就业短板补齐补好、弱项补强补实,让惠及民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具体落到实处,让企业发展壮大,确保困难群众就业的高质量、能稳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贵州以百姓心为心,围绕群众就业出硬招出实招,把就业落实得又细又实,真心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