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77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当大数据、互联网赋能各领域行业,便发生许多极具“智慧”的催化效果,产生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可观效益。

  2019年,我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39.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近期,记者采访了多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共赢的“贵州实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展现近年来大数据产业为贵州发展带来的万千气象。

 

大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

 

“云”上贵州 风鹏正举

 

□本报记者    李丽   姚晓凌

 

4164-2-6.jpg



工业:增添新引擎

  投资5000万元,建立以ERP、SCM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引入近30台智能机器人,升级改造11条产线……贵阳海信公司的运营成本下降了26.78%,生产效率提升108.28%,产品不良率下降27.56%。

  建立完善的综合办公、管理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生产数据的趋势分析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后,麻花针工段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产能提高了近一倍,SJ018产品装配生产线,日产量从8000只提高到12000只。这是贵州航天电器的“智慧”实践。

  ……

  随着大数据与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全面融合,越来越多的贵州企业加入“数字化革命”的行列。

  在贵州轮胎,《2019-2022年度智能化改造及环保升级工作方案》已然编制完成。

  《方案》对项目各阶段的推进均做出详细规划,并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和智慧运营,形成以贵州轮胎为核心企业、面对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能力,届时每天轮胎产能将提升至5800条,降低10%-12%的制造成本及25%的半成品库存。

  “培育智能制造项目,贵阳市也在积极行动,目前纳入贵阳市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培育调度项目已达251个。”据贵阳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梳理包括长通集团“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同济堂“同济堂中药配方颗粒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在内的重点推进智能制造项目30个,总投资额18.5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建材、新材料等领域。

  疫情期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运用大数据支撑企业开展远程办公、灵活复工复产,组织云服务商梳理云服务、云产品,针对性推出优惠政策,59家云服务商的336款优惠云服务应用入列推荐名录,其中开放短期免费权限274款。货车帮、电商云、多彩宝、得意音通等4个案例入选工信部《全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五。

 

农业:融合恰逢时

  “要抓好农产品智慧产销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完善智慧平台建设运行模式,及时收集发布产销信息,推动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6月6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昌鹏到龙里县指导粮食生产、生猪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时要求。

  “走不远”“选不出”“睡不久”“卖不准”“辨不清”曾是贵州优质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痛点。

  如何破题?修文县国投集团有限公司正进行诸多的尝试。

  “猕猴桃生长期有50年,我们每个果园都有终身唯一的二维码,与我们签约的每个果园都有一个主页,页面内有果园基本信息,包括环境监测、生产销售概况、地理位置、VR实景、检测报告等,相当于果园有了身份证。”该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建立修文猕猴桃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平台,让农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大功能模块,实现猕猴桃质量的可追溯功能,为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重要保障。”

  无独有偶,在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大数据”也为农产品的产与销配上了“智慧大脑”。

  “搭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为一体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以对农产品销售品类、价格、需求、质量等进行分析,向合作社和农户提出精准订单,解决农民‘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大数据应用管理系统,推出APP服务平台,实现客户端订单预约、一键下单、二维码溯源等功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需求服务。去年,该中心通过以销定产指导完成蔬菜种植面积6.7万亩。

 

服务:政务新惠举

  2019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共计通报表扬了32项典型经验做法,贵州省统筹“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提升“一网通办”效能名列其中。

  通过“一云一网一平台”,2019年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年开展各级各部门数据共享交换2554万次,实现了全省政府数据大集中、政务服务大联通、数据资源大调度。

  “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贵州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政务服务建设一路快跑、持续改革,从“一站式办结”到“一网通办”,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民亲民、高效智慧的服务。

  “打破政务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整合交通违章缴费、公积金查询、个人社保查询等众多政府服务在内的共200多项服务。”贵阳筑民生APP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民生需求和民生供给的精准对接,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贵州通”APP实现交通一站通、旅游一票通、看病一号通的便利,注册用户突破263.7万人次,准实名开通手机乘车公交云卡254.1万张。

  “刷脸支付”实现在轨道交通和公交BRT线路的试点应用,已全面完成在轨道一号线全线和公交BRT线路30个站点的覆盖,开通刷脸乘车用户85万人次。

 

产业:乘“云”正当时

  2012年伊始,世纪恒通科技公司转型成为一家为车主提供服务的大数据企业,围绕车主出行、车主生活圈、汽车后端服务等领域,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车主提供全方位的线上线下全新的服务体验。

  聚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入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贵州省涌现出一大批重点企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为核心,航天云网贵州公司构建起以大数据服务为支撑的“互联网+云制造”产品服务体系,成功入选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成为国内首批4个国家级区域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之一;

  鲸捷国产数据库产品成功在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展开试点,并成为大射电望远镜数据库服务商,荣获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银奖,其数据库已在美国GP摩根、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天眼”FAST等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中推广使用;

  贵州远东诚信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2月入选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第一批)名单,是首批唯一的贵州入选企业;

  贵阳朗玛公司是国内唯一入选工信部“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企业,打造了全国首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医院。

  ……

  “融合是大数据发展的永恒主题”。已然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沃土”的贵州,将努力耕“云”,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勾勒更加绚丽多彩的“云上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