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 ,贵州美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谌宏微
面对疫情,艺术家应该有怎样的责任与担当,这实际上是面对灾难,艺术何为的一个大问题。社会需要经典性、永恒性的艺术宏篇巨制,也需要短平快的即时性艺术表达和战地擂鼓,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举国防控体制的当下,艺术家不能像医生一样在前线战斗,但也一样有支持抗疫工作的责任,有这么多想要表达关怀、敬仰、为前线将士加油、为后方战友和家人鼓劲的热心艺术家要大声喊出“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国加油……”,艺术家有内心表达的冲动、社会有正能量的需要,用爱观照天下,与社会同在,与美好同在,这就是当下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这就是当下众多艺术家和众多各类型战“疫”艺术作品表达与存在的理由。其实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对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感动、敬佩,和对疫区父老乡亲朋友的牵挂、关心、鼓劲。所以,一定要做些什么,包括组织我们省的美术战疫情主题创作,我觉得这就像红军长征时在路边写标语、就像抗战最艰难时在敌后做木刻、就像抗美援朝时在志愿军的阵地上打快板,非常时期更需要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但一定要发自内心、一定要真诚。贵州美协从1月31日开始,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和贵州省5家主流媒体,发出”全省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们都行动起来,防控疫情阻击战,贵州美术要担当!”的倡议书,策划并征集“贵州美术战‘疫’行动”主题美术创作,至2月27日,共收到1400多件应征作品,创历年来美术创作征稿活动时间最短、收件最多、参与面最广纪录。作者年龄从5岁到89岁,作品样式包括了国、油、版、水彩、海报、素描、速写、农民画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这是艺术家应该有怎样的责任与担当。
可能是因为看到的、被感动的、想说的太多,全省各地不约而同的踊现出很多纪录体、多幅面小型绘画等新的美术表达样式,我们估且命名为纪实连环画、纪实美术日记,这也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艺术。这些画中的人物、场景都是作者亲历的真实记录,或表现对象本就是画家身边的朋友,或者直接画的就是自己,如玉屏县青年画家杨小兵、遵义市画家吴光鼎、聂天兰,还有贵阳市高中生杨飞艳,贵阳市7岁小朋友阿布等等。我们还看到很多作品的题目名字是第一人称或真人真名,这在平常时期都是十分少见的。从疫情最初的惊恐中一回过神,很多贵州画家就拿起了笔,用最简单顺手的绘画方式,记录下自已的感动和感受,记录下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而由于真诚,反而比平常时更自由多姿、更艺术、更感人。
“贵州美术战‘疫’行动”经筛选后已在省内各主流媒体线上、线下连载发表六期,其中多件作品为中国美协网、《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网、新华网等全国性线上展览、推介活动采用,央视书画频道2月22日以“艺术战‘疫’贵州美术界在行动”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内业界人士评价,贵州的抗疫主题美术创作反应快,整体水平整齐、创作态度严肃、形式上有新意,体现出了贵州美术家的爱心、敬业与操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防控疫情专题会议上所说,要“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面对疫情,贵州美术家有态度、有情、有艺、有为,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了自己的热情和力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面对灾难最危急时,艺术何为的大问题。经典性、永恒性的艺术,首先是源于真诚,源于真情实感,源于全身心投入,贵州美术家的“艺术战‘疫’行动”是起点,必将能从这里诞生贵州抗击新冠疫情的经典性、永恒性宏篇艺术巨制。
(作者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