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18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26

  疫情期间,省政协委员不仅为中医药战“疫”出力捐物,还针对中医药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既当抗疫战士 又做护航智者

 

□本报记者 田锦凡

 

  3月24日,由4家本土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捐赠的一批中药材及保健用品,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交付法国法中协会代表,将跨越亚欧大陆赶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法国东部大区,助力当地4家医疗机构、诊所战“疫”。

  “这是疫情期间我省首次向欧洲国家捐赠中成药和中药制品,也是第一次向国外提供援助。”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浩表示,此举是贵州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亦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

  据省政协委员、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杨柱介绍,所赠中医药剂是预防一号方“养阴解毒方”、二号方柴葛畅原合剂,前者由该校“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开具;后者由该校二附院专家团队研发,委托国药集团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集中生产并销售,适用于医护人员、普通人群防疫。

  此前一天,中医药抗疫“成绩单”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正式出炉:全国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中医药、占比91.5%,仅湖北就有61449人使用、占比90.6%,武汉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人数多达99.9%;根据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这份成绩,当为独具中医药优势的贵州记上一功。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1家中医医院派出231名医护人员驰援省内外抗疫一线;在对口支援的湖北鄂州雷山医院,458例患者无转危重型病例,有10例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无死亡病例,贵州中医专家队获中央指导组充分肯定。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疫情发生后,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省委、省政府“注重中西医协同治疗,确保每名确诊病人都能用上中医药”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疗效、加强中西医协同治疗,有序推进中医药抗疫各项工作。

  除了中医药专家、中医医疗队奋战在一线,还有中医药企业捐出一批批物资……在这些“逆行”而上显仁心、无私解囊献爱心的人群中,隐藏着一股由省政协委员凝结成的“政协力量”——他们不仅发挥优势出力捐物、还从长计议建言献策,为中医药战“疫”、中医药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发挥中医药优势,他们出力捐物

  3月20日,杨柱通过远程同步视频,见证了贵州中医药大学与鄂州市中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疗卫生、教学实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推动两地中医药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时值贵州医疗队圆满完成援鄂任务陆续凯旋,此举无疑为继续唱响“黔鄂合作”好声音赋予重要意义。据杨柱介绍,援鄂中医专家队在鄂州管理确诊患者418人,全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服用中药汤剂患者414人,覆盖率达99.04%。

  时间回拨至1个月前,由该校第一、二附属医院22名中医医师、中药师组成的贵州援鄂中医专家队连夜飞往鄂州。随队出征的,还有近10吨中医药材、中药颗粒剂及13台中医药制剂设备,包括大量水族室内熏蒸剂、香囊及苗族足浴粉等民族传统药品。

  那算是一个“移动的中药医院”,到达鄂州立马响应、快速投入战斗。而在中医专家队启程前,贵州百灵、同济堂、益佰制药等省内优质中医药企业,已联合捐赠价值500余万元的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及中成药。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贵州在1月23日制定的病毒性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中便提出,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过程中的独特作用;31日,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两份通知,特邀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担任省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顾问,指导各定点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该局还于2月2日发布通告,向社会征集民族民间的秘方技法。

  2月6日,由贵州中医药大学两家附院6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全省首支省级中医医疗队,率先入驻省职工医院。他们按“疗效优先、中西并重”原则,负责两个中医病区的患者诊治及防护工作,队长是省政协委员,该校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二附院副院长黄礼明。

  2月11日晚,精选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全省首支中医医疗队,随贵州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赶赴鄂州。4天后,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随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出征,身为院感专家的黄礼明再次领命,刚出病房、又上“战场”……

  作为全国苗药龙头企业、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指定企业,总部位于安顺的贵州百灵战“疫”可谓不遗余力。身兼省、市两级政协委员的该公司总经理牛民介绍说,他们不仅积极挖掘内力、整合资源,保障疫情防控急需的药品生产供应;还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国信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金感胶囊、咳速停糖浆等含有中成药方剂的药物开展临床研究,以满足患者诊治所需。

  2月21日,贵州百灵再次携手17家本土药企,将肺力咳合剂、咳速停糖浆、鱼腥草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藿香正气丸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相符、总价值1287万元的药品,交由贵州援鄂运输队运抵鄂州。

 

推动中医药发展,他们建言献策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之一。全国中医药大会于2019年10月召开后,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首个中医药文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实施。业界普遍认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将步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此番疫情,使中医药一时成为“全民热搜”,其抗疫的临床效果逐步获得更广泛认同。但立足中医药长远发展,目前基层医疗设备不足、中医药人才紧缺、县级以下中医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亦引发关注。针对中医药介入诊疗及推动中医药发展,一些省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贵州的一块宝贝。”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专职副主委黄惠玲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已先后出台《贵州省中医药发展条例》《贵州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医药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但也要看到,全省中医与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需求还不适应。”黄惠玲建议:切实增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医教协同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等。

  “贵州医疗行业得到了良好发展,但中医药发展还相对落后。”黄礼明直言道。他认为,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架构、加快建设步伐、强化队伍建设、政策保驾护航等方面扎实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把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与公立医院改革、区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及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为基层百姓提供健康保障。

  记者注意到,黄礼明还是少数民族“土”疗法的推崇者。早在2017年省两会期间,他就建议把民族医药诊疗项目纳入医疗服务收费目录、医疗保障体系,让民间传统药方、疗法走进公立医院。

  省政协委员、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沈祥春表示,贵州有大量医疗实践经验丰富的民族民间医生,所掌握的特殊治疗手段、民间验方,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他建议,加大力度寻访、统计民间医生,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给予中医医师资格;定期组织医药培训,展示最新前沿医药成果,提高民间医生的用药水平;增强民间医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民族验方专利申请等。

  “推进民族民间医生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既有利于民间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引导和传承,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能推动贵州中医药事业发展。”沈祥春说。

  省政协委员、香港贵州商务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月明认为,贵州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腾飞的历史机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实现全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省政协委员、黔西南州工商联副主席、贵州草喜堂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温玉波则建议,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西医部分内容纳入中医康养中,提前布局全省中医康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