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17期 本期2667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他这个人,比自己想象中要复杂,比外界想象中要简单

 

王 石 不 自 由

 

□俞 燕

 

  “我从没整过容。”

  对于王石为何主动说出这句话,现场采访的人事后有基本判断:因其看重声望且快意恩仇。佛门有言,“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他近年来修身养性,对佛法知晓一二,可骨子里依然是孙悟空。

  “整容流言”肇始于一张照片,里面的王石确有几分细腻,原因是拍摄者加了滤镜。“我不可能做这种事(指整容)。”王石说。他头上的白发似乎在自证清白——上世纪90年代,有人劝王石染发,他偏不染。

  整容是国内公众人物的雷区,因这张照片,王石过去30多年的铁汉形象变得岌岌可危。这种形象与他长久以来的做事风格不无关系。他好像一直在抗争,30多年前下海,因受不了机关对个性的打压;20年前登上珠峰,是自知患病后的奋力一搏。

  抗争让王石成名,也让王石受伤。他在2008年间两次点燃公众舆论的做法,清空了前半生的全部声望。过去10年,他不再抗争,转而拥抱那些过去他不理解、不欣赏的。

  王石变了吗?他的新书就叫《我的改变》,讲述2008年至今的反省、思考。可“万宝之争”展露的仍是他抗争的一面,且与30多年前在深圳创办万科时寻求的是同一种东西。

  王石这个人,比他自己想象中要复杂,比外界想象中要简单。

 

不够勇敢的勇士

  关于创办万科前的人生阶段,王石在不同记录资料里的表述相当一致。他不喜欢活在体制内,体制也不怎么喜欢他。他的部队长官、机关领导,均表达过对王石喜出风头的不满。

  远离体制,后来被视为王石下海创业的重要原因。但无论是创办万科前后,他所收获的个人成功又皆与来自体制的庇佑密不可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大概是“万宝之争”造成王石发声与角色之间割裂的根源。

  其实,这种复杂性体现为他在不同立场下对体制的理解、反应。王石下海的第一站,选择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下称“深特发”)。这家前身为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的公司,特殊性在于保留进出口审批权,相当于下场踢球的裁判员。王石的选择,与这一点有直接关系。

  但赚了钱的王石,并未被体制特别赏识。在自传里,他反而对这段经历中遭到的不被重视记忆犹新。面对对他个人奋斗充满怀疑的纪检官员时,他表现出了不耐烦:“这世界怎么这样?”该阶段的王石,对周遭世界的反应感到疑虑。

  没有证据表明,这段让王石情绪低落的遭遇,是他之后创办万科时选择放弃个人股份的动因。但他的确不止一次提出,自己对所处社会风潮下陡然而富的担心。经济学家张维迎对此颇有微词,在王石新书的推荐序里写道:王石虽是一位勇士,但不敢与现实及传统文化发生正面冲突令人遗憾。

  有一种声音假定,在当年猫腻频出的房地产行业,万科抱大腿的做法是对“不行贿”理念的变相补偿,使其不至于在不公平竞争中被过度拖累。这种说法有现实依据,与王石同时代的企业家孙大午控诉过当时的营商环境,“你自己得弄脏自己,这样才能混下去”。

  创办万科初期,王石吃过不公平竞争的苦头。为此,他对万科大股东在战略意义之外提供的身份保护十分在意。深特发业务调整后,对万科在主营业务的帮助微乎其微,王石转而找到华润,后者提供了深特发能提供的全部、甚至更好。但王石最看重的,是华润作为一家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前、根正苗红的央企背景。

  他对选择大股东的态度,过去30年始终诚实如一。随着那句令业界哗然的话出现,这种诚实达到了顶峰。很多在外界看来难以理解的问题,如王石越俎代庖喊出“不欢迎民营企业”,都有了很好解释。坦率说,王石、万科需要国企大股东,尽管以他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才是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但显然在这片土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另有其人。

 

个人英雄主义

  王石的另一重复杂性在于,他自身性格与寻求体制庇护之间不搭调,这也是张维迎认为王石称得上勇士的原因。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作为个体所奉行的价值取向,与当时集体主义格格不入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很难依此证实王石究竟是不是一个理想色彩大于现实思考的人。但毫无疑问,这个人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是不容忽视的。在王石早期职业生涯经历中,他的性格与周边环境出现了不兼容,随后他意识到自我实现、自我追求不可能在传统氛围下取得。

  王石回忆他在部队割麦子的往事:“农村来的兵腰一弯,麦子就齐刷刷地落下来了。”他说,自己作为在大院里长大的城里人,根本没割过麦子。但王石不服气,他腰弯疼了就跪下割,结果还是割不过人家。“那我也不能说不割了,我一定要割,就是好强。”

  证明自己后的得意在他身上格外明显。创业初倒卖饲料,鸡瘟一来一去,不少人损失惨重,王石则抢在市场前头出掉全部玉米库存。但深特发领导不知情,还来势汹汹地把报道“大量玉米积压码头”的报纸拍在王石桌前,后者装糊涂“不知道”。来到现场,领导火了,要他解释清楚,王石这才淡淡地回“不是我的。”他回忆,当时心里有种莫名快感。

  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他同时对这种文化的反叛是最难讲清楚的一点,也是其复杂性的根源。一方面,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顺从,如承认官员较之商人更重要;另一方面,他又在挑战这种传统秩序,自称公民并把万科视为一家公民企业。

  2003年非典期间攀登珠峰,王石与时任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争执,就展现了他人性中复杂的一面。当时因体育总局介入,攀登珠峰产生某种政治诉求,王勇峰作为官方派驻一线的代表,在保证成功登顶、零伤亡的前提下,希望52岁的王石退出任务。但后者以违反此前合同规则为由,激烈地抵制这一方案。他当时思考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人权利不被损害的公平问题,而非某种意识形态。

  但这种思维方式,最终为王石后来遭遇的名誉危机埋下了伏笔。

 

打翻,并踏上一脚

  “捐款门”期间,王石博客的点击量几乎激增到与韩寒同等水平,这些超额的点击量贡献了超额的攻击。

  “对你个人全面否定。”他说,“当时我非常在乎的是我的伦理道德制高点,结果反而被打翻再踏上一只脚,这对我的刺激非常大。”

  “拐点论”与“捐款门”,是存在某种一致性的两起独立公众事件。它们发生的背景,均不以王石为出发点,却先后在他身上引爆,最终导致后者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舆论殉葬者。更为吊诡的是,两件事均被证明王石观点的先见之明——“拐点论”次年,楼市掉头向下;“郭美美事件”则引发民众对热血捐款的反思。

  一直以来,王石对外展示的形象——无论他想不想——是清晰可辨的。他的火气、耿直、霸道等,均与30年前没什么区别。从这点看,王石比外界想象的要简单、诚实得多。

  讽刺的是,这种诚实与中国传统商人的形象严重不符,甚至无法赢得同时代同行们的掌声。早年他参加活动,席间谈及万科“不行贿”,台下鸦雀无声;待王石下台,另一人起身演讲大谈行贿过往,台下却掌声四起。

  王石的诚实,表现于直言不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太直接的表达会带来误会、非议。90年代“君万之争”期间,在君安证券上班的表妹来看望表哥王石,后者判断她在一个月内会被君安开除,理由是“改组万科失败,君安老总会迁怒于你”。为这事,表妹还与王石争论了一番。

  2004年,王石在公开场合面对面反驳孙宏斌“年目标销售回款140亿”的说法是“睁眼说瞎话”,称后者创办的顺驰为“害群之马”。这种做法招致同行不适,任志强直言孙宏斌需对客户负责、而非王石。

  从结果看,王石的判断没错。表妹失业、顺驰资金链断裂,他赢了。可在复杂世界里,衡量一件事的结果从来不是输赢那么简单。这个道理,王石多年后才明白。

 

不再抗争,还在抗争

  “我在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时代背景下长大,本身就了解不深,完全持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王石说,“后来出国,我发现作为中国人连传统文化都不懂,实在感到惭愧。”

  “去哈佛读书不是为了融入西方。因为你知道本身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液决定了。主观再怎么想,客观上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摆脱不了的。”王石试图找到某个中间地带,可平等看待东西方差异。

  他最近在做的事与抗争已无关系,全是拥抱。68岁的王石越来越明白,文化或文明对个体乃至国家的影响。“文化思想与一个民族的行业发展息息相关。”他说,自己正试图将佛教引入以色列,促进文化交流。“我从没做过风投,但成立的第一个风投基金就在以色列,跟乙肝肿瘤药研发有关。这些都要结合犹太科学家的思想,受过训练的中国团队再带回国内。过去那套拿来主义过时了,现在要真正让文化融合。”

  如果说真有什么抗争,那就是死亡及一点朋友对他的玩笑。很多年前,王石的好友汪建在媒体面前拿他开涮:“他是著名企业家,我也是;他登上珠峰,我也上去了;我是科学家,他是吗?”汪建知道王石要强,故意激他。

  这段话说在2010年,直到4年后王石还惦记着。2014年,他与柳传志参加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没等问话便先开口:“我跟老柳同台坐在这,年龄差别不是很多,很大的差别在于,他(当年)是知识分子、年轻的科学家,我不是。”

  那年之后,王石从哈佛转到剑桥研究犹太人迁徙史,2017年又去犹太希伯来大学继续深造。如今,他依然有对建功立业的原始冲动。问他为何把推动中国与以色列文化交流作为责任时,他说“这不是我的责任,但我就是想做”。

  很多年前,王石做好了生死无悔。“如果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死亡的来临就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最光荣的时刻。”这话源自他登珠峰时受到的藏传佛教影响,彼时王石已然身处峰顶。

  现在他不在峰顶,这给了他重新担忧死亡的理由。“你发现各种恐惧来源于生命的完整性,你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它的完整性。”他说,“所以你担心的反倒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你对这个世界还很好奇的时候,还没了解完就走了。”

  为此,王石活得比任何时候都自律。他戒糖、戒酒,坚持无氧运动,甚至运用道家五行静功让自己在一分钟内入睡。从这点看,王石依然在抗争,并将抗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