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56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紫云:千企帮千村 合力战贫困

 

□姚福进 陈婷婷

 

  在紫云猫营工业园区贵州六和石材有限公司,仓储室内整齐地堆放着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石材成品,加工车间内,几台切割机不停运转,不少工人正在抛光机上作业。公司吸纳了猫营镇牛场坡村及其周边村民入园区务工,让农民变工人,获得稳定的收入。

  在坝羊镇新山村贵州省紫云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茶厂务工的村民何会说:“以前眼前的茶山好多都是荒坡,现在到处一片绿油油的,我们都流转了土地到茶园,公司又聘请我们到工厂里务工,一年四季都有工作做,每天能有收入,比以前做传统农业,经济收入稳定多了。”

  ……

  初冬的紫云山区,一个个扶贫产业落地给百姓们吃下“定心丸”,让他们荷包里有收入,脸上有笑容。

  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稳就业增收入,这一切源自紫云“千企帮千村”行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紫云紧紧围绕“参与精准扶贫 坚持共享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宗旨,以实现同步小康为目标,以村企共建,互利合作为主要形式,不断探索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引导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确保全县“千企帮千村”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千企帮千村,一头牵着责任企业,一头顾着贫困群众。紫云自治县贫困村共79个,贫困户为15493户、66916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如何在贫困县发挥企业优势发展产业,又能帮助当地群众“拔穷根,走富路”?扎根紫云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找到了实现自身发展与助力当地脱贫的共赢妙方。

  在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喜档村安营扎寨的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就有个妙方。喜档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深度贫困村,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大多是中年妇女。为改变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面貌,解决留守妇女的就近就业问题,2016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在该村落地,依托该村妇女历来喜爱刺绣、纺线织布、制作民族服装的习惯,帮助她们摸索走出了一条从“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的创富之路,实现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目前,共带动134位妇女就业,工人工资每月从1800元至4500元不等,年产值200余万元。

  同样有妙方的还有紫云黔中香绿色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山苍子产业为纽带的组合方式,让项目区农户根据自身的劳动能力状况、分别从事不同的劳动岗位,确保实现增收。并无偿提供苗木近200万株给种植农户,带动紫云当地农户1000余户实现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目前从育苗、种植、产品深加工到市场营销,已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县多个村寨的扶贫产业。未来五年,公司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示范效应,辐射带动更多农户脱贫增收。

  为了更大力度发挥企业优势,紫云还通过就业扶贫,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本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为结对帮扶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紫云的民营企业共解决就业30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10000余人。同时,2018年以来非公经济人士在紫云通过公益扶贫共出资244.8万余元,公益帮扶人数5115人,用于结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等,为部分贫困村解决了交通运输难等问题。

  产业兴则百业兴。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既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增强了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又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了扶贫主体与扶贫对象互利共赢,实现了扶贫和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