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史 情 缘
□卢云儒
1986年初,六枝特区政协出版发行了第一辑文史资料,我看完之后对书中内容很感兴趣。觉得在学校开设的历史课程中,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但没有本地历史,而政协文史资料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就是我们了解本地历史的有益补充。通过认真阅读,我还从“前言”中懂得了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要性,从后面“征稿启事”中了解到征稿内容为自近代戊戌变法以来六枝范围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卫生、民族、宗教、体育等方方面面。于是,在工作之余就去走访一些对有关历史事件知情的老年人,并按征稿启事的要求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把整理好的资料送交六枝特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次年,我的资料被六枝特区政协第二辑文史资料刊用。从那以后,我经常向六枝特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送稿。
1996年秋,我在六枝特区文化局工作,有一天特区组织部长找我谈话,说特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的主任调到外地,现在缺额,想调我去那里,问我是否愿意,其实我对这个工作早就喜欢,于是欣然应允。一个多月后,我就到政协上班了。
一到政协,我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政协的文史工作,为了及早进入工作角色,我除阅读《文史资料手册》等工具书外,还认真阅读《人民政协报》和《贵州政协报》,了解全国和全省的文史工作动态。
在我来政协工作之前,六枝特区政协已经出版了八辑《六枝文史资料选辑》,其中一至七辑为综合辑。第八辑为农林水专辑,是根据全国政协北戴河会议关于文史资料要改为专辑出版的精神编纂的。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把第九辑编成教育专辑。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到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收集资料。因人手少,辛苦工作了近两年时间这本专辑才告完成。后来经过认真总结,理清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专辑质量的思路,在接下来编辑医疗卫生专辑时,先与卫生局的领导班子沟通,提高了他们编纂本系统文史资料的积极性,事后他们召开会议,明确了一位副局长专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也抽出有关人员到各乡镇卫生院收集资料,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从而保证了工作的如期完成。在编写这本专辑的过程中,我的任务就是按照把好“三关”(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的要求进行认真的整理和编辑。由于卫生部门的领导重视,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就告完成。卫生局出人、出车,还出了部分经费,这本专辑在次年的两会上发行后,受到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从那以后,主动联系我们编写专辑的部门越来越多。
像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和发动群众一样,政协的文史工作也不例外。在开展文史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全区范围内的老同志、老先生和专家、学者们交朋友,不定期请他们到政协座谈,既增进了友谊和感情,也扩大了我们的业余撰稿员队伍,从而使文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六枝是古夜郎国的发祥地,境内流传下来的夜郎故事颇多,有的民间传说甚至与《史记》等史书记载相吻合。1999年,省城贵阳召开全国性“夜郎学术研讨会”,我们牵头组织本地学者撰写了九篇论文参会,成为了参会人数最多、论文最多的县份,被有关方面喻为“六枝军团”。在这次会议后的六年时间里,我们编辑出版了3期《夜郎文化研究》,在发展以夜郎文化为主题的六枝旅游业方面履行了政协职能。
境内的郎岱古镇是贵州省的10个文化名镇之一,关注古镇发展的干部群众希望有一本全方位介绍郎岱古镇的书,我们通过努力,也于2006年出版了第一期《郎岱古镇》。
多年来,我们除按《文史资料手册》的要求搞好工作外,还按文史工作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现实服务”的精神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使所出版的文史资料以其鲜明的“三亲”和统战特色,在“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认识祖国的昨天和今天,才能保证文史工作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第三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随着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起码要了解和熟悉当今自然科学发展趋势及有关科学知识的大致轮廓,才能收集和整理好这方面的资料,适应新形势下政协文史工作的需要。多年来,我们在学习方面基本上做到了锲而不舍,时间长了已觉有相当收益。
文史工作有苦有乐,有探索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但有时也难免会觉得单调枯噪,在六枝特区政协,这项工作曾经被人戏称为“闻屎”。只有能够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人才体会得到这其中的乐趣。我们曾经不分昼夜的伏案“爬格子”,从辛勤劳动中吸到了清新的空气,闻到了浓浓的墨香。2007年,我被评为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先进个人,于当年10月出席了贵州省政协召开的表彰会。
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经退休六年多了。退休后应六枝人武部邀请,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六枝特区军事志》的编修工作,接着给特区人大编了《六枝人大工作》一书,在两年多时间里参与了六枝特区的第二轮修志工作,被聘为特邀主编。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开始后,受民政局邀请,就普查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还编写了六枝的地名词典和地名故事。此外,还与遵义市政协的谢爱临女士、安顺的王国权等学者徒步考察了牂牁江(北盘江)。2008年改为非领导职务后,除到有关部门做文化工作外,还由特区党委行文明确为关工委副秘书长。11年来,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健康成长,每年都要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经常到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去进行宣讲,为使宣讲活动取得好的效果,需要事先写好宣讲提纲,每年的宣讲提纲均由我撰写,共写了《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坚定信心跟党走,当好革命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13篇,还参与了有关直属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去年,史志办的几位领导对我说,上级史志部门要求每个县至少要安排一个村写村志,想由我组织撰写出我老家所在的村志,我先是觉得任务很重没有答应,后来想到这个工作虽然艰巨,但很有意义,也就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从事政协工作多年,觉得这里是个增长见识的好地方。政协聚集了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真可谓知识密集,人才荟萃。来自各族各界的政协委员们有着广博的知识和宽厚的处事风格,与他们交往和相处,不仅可以学到经济、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他们坦诚的参政议政热情和睿智的建言献策方法。听他们发言讨论,会感觉到是在沐浴团结民主的阳光,品尝求同存异的韵味。有不少政协委员很喜欢看文史资料,并对我们的文史工作谈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使我产生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十多年来的政协文史工作能够取得一定成绩,与政协的这种优越的工作环境是分不开的。
是政协工作练就了我退而不休、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是文史资料使我有了笔耕不辍、永不停步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