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55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土特产展览交易疏通新中国城乡经济血脉

 

——建国初全国物资交流纪念章荟萃(下)

 

□文/图 周继厚

 

  (续接上期)

 

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1951年4月10日,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在杭州开幕,共设展览馆12个,征集展品9000余种、近3万件。展览历时51天,观众达40余万人次。这次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是继民国时期西湖博览会之后,在杭州西湖举办的又一次规模宏大的土特产展销活动。

  图41-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铜质,直径2.8厘米,有两种版式:一种背面仅有“纪念章”铭文;另一种注明“1951年4月10日”日期。

  图42-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编印《展览交流手册》第二辑,1951年。

  图43-浙江海宁县长安镇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出入证。

  图44-浙江金华县第一届农业展览会纪念章。

 

福建省会第一次农业展览会

  1951年1月,福建省为了总结建国以来的农业生产工作及响应党中央“城乡互助,物资交流”的号召,特举办第一次农业展览会,集合全省各地农业劳模、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农业工作人员,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展开大生产运动,增强抗美援朝力量,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奋斗。

  图45-《福建省会第一次农业展览会汇刊》。

  图46-福建省会第一届农展会纪念章,1951年。

  图47-福建龙岩专区土产展览大会纪念章。

 

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

  1951年6月10日,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在上海跑马场旧址开幕,展览场地有400亩,历时63天,于8月2日闭幕。共设手工艺品馆、水果蔬菜馆、药物馆、食品馆、食料馆、林产馆等16个展览馆,成列了全区万余种土产和全国各地主要的特产,动员5000多名工作人员,参观人数达305万人,仅大会第—天的参观人数就达11万多人,规模空前,展览会期间成交额6776亿元。

  图48-上海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工作人员证章。

  图49-上海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直径2.7厘米。

  图50-《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展品介绍》。

  图51-《参加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宣传画,上海通联书店1951年出版发行,作者蔡振华。

  图52-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手册。

  图53-上海土产展览交流大会会场,1951年3月。

  图54-华东区土产会议、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入场证。

 

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会

  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大会自4月15日开幕,5月7日结束。此次大会目的在于打开土产销路促进城乡内外物资交流,要求做到通过展览组织交流,了解情况,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刺激生产,鼓励经营,并结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图55-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图案为河南省地图。

  图56-河南郑州物资交流大会纪念章,铜质,通经2.7厘米。

 

湖南省土特产交流展览会

  1951年4月18日,湖南省土特产交流展览大会在长沙举办。大会着重在物资交流,为本省的土特产打开销路;其次是介绍生产经验,改进技术。展览分为农产类、矿产类、手工业品类、工业品类、畜产类和其他类等六大展馆,除实物展览外,还附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照片、模型等,以显示产、供、销情况。展品陈列分省内土特产馆和省外物资馆两部分。大会还设立了交易场,负责联络介绍买卖,另外又举办各种座谈会,还安排了戏剧及焰火等文娱活动。

  图57-湖南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1951年。

  图58-《湖南的土特产》宣传资料。

  图59-湖南省湘西土特产展览纪念章,1951年7月。

  图60-湖南省湘阴县首届农展暨第二届劳模大会纪念章。

  图61-湖南首届劳模农展大会纪念章。

 

江西省物产展览会

  1951年2月25日至4月6日,江西省首届物产展览会在南昌举行,除在南昌市八一礼堂设展览会总馆外,叧建工业馆、农业馆、省外馆,并附设销售处约二百间,分为农林、工矿、交通、商业、文教、卫生、金融、科学普及和省外等九大类,成列展品15000余件。本次展览会的目的是:结合土地改革工作和全省英模代表会议,交流工农业生产经验及总结经验;吸收各方意见,促进产品改良,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发展生产;沟通城乡关系,促使物产交流,繁荣经济;推进产品销路,活跃城乡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在历时41天的展览期间,有62万观众前往参观。

  图62-江西省全省首届物产展览大会纪念章。

 

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1951年6月28日至9月10日,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在汉口举行,历时75天。大会展出各种土产特产12000多种、41000多件,其中包括各大区展品5200多件。大会分设总馆、农林、畜产、纺织纤维、油脂、烟叶、工矿、国药、水产、手工业、手工艺、食品、合作、交通和区际等15个展览馆。各馆以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等集中地说明了中南全区土特产的富饶,以及解放后人民政府扶植、恢复生产和运销的巨大成绩。展览会交易总额8129亿多元。本次活动促进了物资交流,使私营工商业者在服从国营经济领导和生产经营计划性等方面提高了认识,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对改善建国初期中国的物资交流困境及恢复发展经济起到了极大作用。

  图63-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会纪念章。

  图64-《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参观手册》。

 

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1951年,为相应政府号召,开展内外物资交流、活跃城乡经济, 全广州市工商界成立“广州市工商联物资交流促进委员会”,在各行业组建分会,召开物质交流代表会议,组织会员积极踊跃参加本地和外地的物资交流活动,

  图65-广州市工商界物质交流代表会议纪念章。

  1951年10月14日至1952年2月14日,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在广州举办,历时105 天 。展览会设立了物资交流馆、工矿馆、林产馆、农业馆、食品馆、水产馆等10个展览馆。各馆共成列展品 68012件,其中模型568座、图片4232件、实物 60594件。展览会吸引了数百万群众前来参观,仅两个半月时间,参观者达153万余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展览会结束后,展览场地被保留下来,辟为岭南文物宫,后来还发展成为广州文化公园。

  图66-华南土特产交流大会纪念章。

  图67-《华南土特产介绍》,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编印,1951年。

 

西南区土产展览会四川物产展览会

  1950年,成都市政府成立“物产展览筹备委员会”,并举办预备展览会,还在展览期间举行国术(即武术)比赛。1951年成都市政府举办正式大型物产展览会,是成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展览大会。

  图68-成都市物产展览大会国术比赛会纪念章,1950年。

  图69-成都市物产展览会纪念章,1951年。

  图70-南充市春节物产赛会纪念章,1951年。

  图71-川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

 

云南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产宝库的美誉,名特产数不胜数,其中尤以药材、烟草、珠宝、茶叶、花卉最为有名。建国初期,活跃城乡经济,开展物资交流,推销土特产品,成为当时财经工作的中心任务。1951年,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具体指导下,各专区、各市先后成立城乡联络委员会,专门负责经办本地区同省内外物资交流的业务,组织和联系各方客商与本地开展物资交流。1951年6月, 第一次云南省土产工作会议召开,并举办云南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图72-昆明市城乡联络委员会证章。

  图73-昆明市土产代表会议纪念章,直径3厘米, 1951年。

  图74-云南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直径3.5厘米,图案刻绘云南最著名的三种特产:三七、烟草和宣威火腿。

  图75-《云南省土特产概况》,云南省土特产交流大会纪念刊,1952年编。

 

西南区土产展览会

  1951年4月20日至5月7日,西南区土产展览会在重庆开幕,历时18天,观众达10万余人,成交额10亿余元。展览场馆分为山货、畜产、食品、药材、油脂、丝织、矿产、花纱布、手工业品等9个展室,成列展品4200多件,分别标注品名、产地、产量、用途等简要说明,并有图表、照片、画片、模型等,介绍某些土产的生产与制造过程,使观众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

  图76-西南区物资交流大会通行证、代表证等。

  图77-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主办《西南区土产展览会说明》。

  图78-西南物产运销社证章,铜质,直径3.3厘米。中间绘有西南区地图。

  图79-西南物产运销社证章。

  图80-西南区土产展览会纪念章。

  建国初期以大城市为中心所举办的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并以其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新中国的城乡物资交流高潮,作为党和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功效,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经济的繁荣、扩大内需,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示范性经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