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54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蘸 水 笔

 

□刘 卫

 

  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城东开了间怀旧品商店,我当即欣然前往。

  寻寻觅觅中,我找到一件“老古董”,就是那个年代老师们普遍用的蘸水笔,并配有红墨水。它看上去十分熟悉,亲切。我摩挲良久,感慨万千,读中学时老师们用蘸水笔批改作业的画面在脑海里回放出来。

  母亲那时在县一中当图书管理员,兼做收发。我常年吃住在教工宿舍,上学近,得以接触到各科老师,也见证了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

  那个年代,老师把教书育人的职业看得无比神圣,工作十分勤勉。放学后,不少班级被“拖堂”是常态。一些勤奋的学生对课堂上讲的内容意犹未尽,放学后仍围着老师提问题。没有哪一位被“包围”的老师显得不耐烦。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宿舍,老师家的门可能还会被学生敲响。夜幕降临,楼上楼下,隔壁左右老师屋子里灯次第打开,台灯撒下金黄柔和的光线,老师或是在精心地做第二天的教案,或用蘸水笔批改学生的作业。

  老师们似乎都写得一手好板书。即使是教数理化老师的字也写得龙飞凤舞,有形有体,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他们手握那种蘸水笔,笔头尖细,写几下就干了,得重新蘸红墨水。但这似乎给老师们留下思索的空隙,心有托付,下笔有千斤重。他们不是简单地打个勾或叉,而是非常人性化,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教理科的老师看着做对的题目,打勾时带着兴奋和慰藉;做错了的题,老师就由此判断是该生的整体解题思路错了还是计算时卡壳或是套用公式有误,然后把整个正确的解题过程工工整整地列在旁边。文科老师批改作文时似乎更用心思,先是通看习作的谋篇布局和立意,再逐段逐句逐字地批注,用蘸水笔在页面空白处把错字、白字或用词不当等标注出来。逢到学生写出了精彩段落或“金句”,文科老师忍不住拍案叫好。每月,学校会把各班级所推荐的优秀作文和老师的眉批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习作园地”上,供全校师生现场观摩和评议。

  每天上课前,我们都会如期收到老师改好的作业本,把有大红勾的数理化题向同桌炫耀;即使那些错题,也没见刺眼的红叉。看了老师用红笔写的解题步骤和答案,我们搔首弄耳,恍然大悟。老师批注的作文连用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最后的评语中肯,点到了关键处。原来作文要这样写啊!抒发真情实感,描写鲜活人物,有铺垫,遣词造句讲精准,转承有技巧,引用标出处。一篇好文章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出新意境,能感染人,打动人心。

  蘸水笔于老师是劳作的工具,也像农人耕耘的犁。它一笔一划,星星点灯,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涓涓流淌出对学生的满腔情怀;而对我们,老师的蘸水笔则是引航的明灯,拨开了学业上的迷雾,描绘出美好的前程。我们借笔当桨,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奋力前行。

  老师的蘸水笔始终让我难以释怀。我对那些兢兢业业,坚守业道,爱学生如子的“工匠”老师永远怀有一份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