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30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0-09

  近年来,铜仁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持续做实文化旅游扶贫;遵义依托资源、区位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带富了一方百姓。以两地为代表,贵州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声声战鼓,正在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的武陵山间响起。

 

贵州 :多彩乡村美 脱贫战鼓疾

 

□本报记者 田锦凡

 

  2006年夏天,“火炉”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大批市民结伴到周边避暑,一山之隔、交通便捷、气候凉爽的桐梓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每人以每月300-400元的价格吃住在农家,平均停留时间达3个月以上。以此为标志,遵义市乡村旅游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始于上世纪90年代,遵义乡村旅游以中心城区及城郊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为主,最典型代表是汇川区董公寺片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40余家“农家乐”。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气候、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多年努力,乡村旅游已成为遵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旅游业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良好态势。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5478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6.2%;其中,接待乡村游客8455.1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的54.6%,实现旅游收入569.44亿元、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的36.6%。

  与遵义同处武陵山区的铜仁市,亦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及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坚持以“一带双核”战略为引领,形成“两山两江四文化”的独特文化生态。今年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5332.07万人次、同比增长27.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1.53亿元、同比增长35.66%。

  目前,全市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0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非遗、783个适宜发展乡村旅游村寨。而截至去年底,遵义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其中3个乡村旅游点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形成乡村旅游经营户5000余户,乡村旅馆3500余个、茶庄50多个。

  以铜仁、遵义为代表,贵州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声声战鼓,正在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的武陵山间响起。

 

山地旅游特色显

  松桃大湾苗寨的土味保留一份纯真,江口漆树坪羌寨的野味守护一方乡野,石阡尧上仡佬文化村的俗味演绎一种风情

  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并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口云舍村、思南郝家湾村纳入全省打造的20个乡村旅游基地名单,前者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思南九天温泉综合开发项目、石阡佛顶山温泉小镇项目纳入全省新建的10个高端温泉项目名单,石阡佛顶山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2018年,铜仁旅游发展可谓硕果累累,这得益于该市坚持做实、做美民族文化旅游。首先,旅游线路四季分明。以春赏花为主题,举办沿河南庄李花节、梵净山杜鹃花节、石阡五德桃花节、碧江路腊樱花节、碧江瓦屋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春色铜仁·踏春赏花”旅游线路;以夏避暑为主题,依托梵净山“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万山“中国凉都”等避暑品牌,打造“夏色铜仁·休闲避暑”旅游线路;以秋怡情为主题,通过梵净山登山大赛、江口微马比赛、万山风筝节及六龙山拨笋节、和平乡开心农场等体育赛事、民俗农事体验活动,打造“秋色铜仁·体验乡愁”旅游线路;以冬康养为主题,发挥石阡古温泉、思南九天温泉、九龙洞温泉、坝黄温泉等温泉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冬色铜仁·康体养生”旅游线路。

  其次,旅游香道五味俱全。松桃大湾苗寨的土味保留一份纯真,江口漆树坪羌寨的野味守护一方乡野,石阡尧上仡佬文化村的俗味演绎一种风情,思南郝家湾古村落传承一脉文韵,玉屏桐木紫语庄园的洋味生发一丝创意。

  此外,旅游产品百花齐放。目前,全市已形成以“沿河南庄乡村旅游+空心李”产业为代表的采摘体验产品,以沿河玫瑰园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产品,以石阡尧上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以苗王城、寨沙侗寨为代表的文化体验产品,以苗族刺绣、梵净山玉带石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等多元产品格局。

  在遵义,地方党政则高度重视并力促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茶酒旅游等融合发展,持续开展春踏青赏花游、夏纳凉避暑游、秋采摘体验游、冬民俗文化游“醉美遵义·四季主题游”活动,打造城郊休闲型、“外向型”、“茶旅一体化”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依托型、景区依托体验型、历史文化古镇依托型、山水田园型、红色与乡村体验型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呈现出“全景域、人气旺、业态多、效益好”的良好发展势头。

  如今,以播州花茂村、台湾邨,桐梓杉坪花海、大娄山、九坝镇,湄潭七彩部落、永兴茶海、田家沟、核桃坝,绥阳雅泉农庄、凤冈茶海之心、习水土城古镇、赤水宝源梯田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茶酒文化为吸引,以观光、休闲、体验、运动、乐享、度假等为主导的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正推动遵义乡村旅游从城市人口单纯追求“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购农产品”的初级阶段,朝着面向旅游市场并集健身、康养、休闲等于一体的大众旅游转变。

 

乡村扶贫模式新

  作为贵州产茶大县,湄潭、凤冈两地加强茶产业园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探索“茶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玉屏县桐木村以“合作社+股金社+供销社”模式发展乡村旅游,128户村民采取土地流转777.02亩、土地入股174.84亩、股金社以89.1万元入股分红的方式,组建贵州玉屏紫语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52名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服务实现脱贫。

  石阡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实施“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新模式,与石阡农村信用联社合作,向花桥镇、龙井乡、甘溪乡、国荣乡符合条件的10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5275万元“精扶贷”,集中入股到企业实现分红;万山九丰农业旅游景区新建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1万亩,并与6000多名贫困人员形成利益联结,带动周边村民开办“农家乐”80多家……

  近年来,铜仁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持续做实文化旅游扶贫。从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扶贫十项工程”,累计带动7.4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018年,对80余家乡村旅游村寨、“农家乐”经营户、精品旅游客栈实行标准化评定;目前,已有146家乡村旅游企业通过省级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其中,寨沙侗寨先后获命名“全国金融扶贫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村”“中组部党建工作组专题调研点”“贵州省100个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此外,该市农业农村、文体广电旅游部门按“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累计创建农业园区星级景区38家,直接带动近4000名、间接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将“乡愁馆”、乡村旅游点游客中心结合起来建设,有效解决了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

  2.3万,是去年遵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脱贫的人口数量。目前,该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2万人。

  依托资源、区位优势,遵义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带富了一方百姓。作为贵州产茶大县,湄潭、凤冈两地加强茶产业园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探索“茶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去年,前者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31.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27.6%;后者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9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28%。

  靠近重庆的桐梓、习水两县,则面向山城销售“凉风”,着力打造休闲避暑度假胜地,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前者已建成乡村旅馆1651家,去年接待游客1403.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7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45.1%;后者已建成乡村旅馆783 家,去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55.52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32%。

 

整合资源互利多

  该平台与全省各大旅游景区合作开展门票在线预订,既带动景区周边酒店、民宿等行业发展,亦进一步助推农特产品销售

  铜仁市政协委员,万山区电商生态园区管委会主任、万山亿创电商公司董事长陆晓文,以电商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以全区26个贫困村、10771名贫困人口为重点,积极推动电商与农村主导产业融合。通过探索“电商平台+产业村”发展机制,由电商平台提供包装、销售、物流等网销支持,贫困村负责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打造出一批电商产业乡、产业村,实现了“农户足不出山、产品行销全国”。近3年,万山电商生态城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10.3亿元、完成网络零售额2.91亿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24户、8879人。

  这是贵州省政协系统开展“百千万行动”的案例之一。2018年7月,一场由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委员结对万户贫困家庭的脱贫攻坚行动在贵州轰烈展开。很快,整合各方力量、投入大量资金推进的产业扶贫覆盖全省贫困山区。

  今年4月,贵州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大数据公益平台正式上线。除了在大方、长顺、贵定等地建成试点基地,该平台还与全省各大旅游景区合作开展门票在线预订,既带动景区周边酒店、民宿等行业发展,亦进一步助推农特产品销售。目前,已有100余家本土企业入驻平台,上架售卖扶贫商品600余个。

  运用大数据手段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在前述铜仁、遵义的相关报告中亦被提及。铜仁市政协认为,应尽早建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武陵山智慧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打造服务于整个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信息“高速路”。遵义市政协建议,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实现景区手机通讯、无线Wifi全覆盖;加强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在旅游咨询、预订销售、文化娱乐、安全警示、医疗急救、旅游购物等方面的功能。

  着眼于把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国家级跨省旅游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区,铜仁市政协还建议:抓紧成立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联动发展领导机构,制定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总体规划;把握民俗、生态两大主题及绿色、健康两大方向,大力推进武陵山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整合资源打造“大武陵”旅游品牌;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投资,助力武陵山片区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发展。

  未来,遵义将把文化植入乡村旅游,让农业园区变成乡村旅游景区,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农业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强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精品线路对接互动,推动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与旅行社、景区、行业协会等旅游组织开展交流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