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政治底线 做好政协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政治底线”思想
□陈国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进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在这里,他提出了“政治底线”的思想,他特别提出:“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一锤定音,多么深刻,多么发人警醒。这就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我们要坚决守住的政治底线。
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底线失守被突破,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造成难以承受的和收拾的结果。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做好政协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守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守住政治底线”。对损害、破坏这个政治底线的,不管他以什么名义出现,都要旗帜鲜明反对,坚决斗争。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对试图损害政治底线的行为,要勇于把握发现,坚决及时制止处理在萌芽或未发生违法阶段,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小滴落变成大塌方。
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我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近百年历史深重的轨迹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从政协的角度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要靠党的全面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
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增强四个自信。人民政协一定要有高度的道路自信。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人民政协一定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人民政协理论源自于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三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首次阐明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首次阐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首次阐明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首次阐明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七个首次阐明”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奋斗的方向。人民政协一定要有高度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民政协是我国独有、独特、独到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科学发展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伟大创举。人民政协一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人民政协根植于中国感情、中国血脉、中国文化,人民政协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有着优秀的文化基因。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广泛联系各族各界,是人民性的体现。人民政协要始终坚定人民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最深刻的人民情怀。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尽责的奋斗目标,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坚持围绕最广泛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抓好政治协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自然就会商量出好事、商量出智慧、商量出力量,商量出全社会的共同意愿,找到最大“公约数”,凝聚出强大的正能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人民政协作为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在赢得人心、凝聚共识上下大工夫。要坚守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毫不动摇,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兼容并济的原则,不断扩大“半径”,努力画大“同心圆”。
(作者系黔西南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