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古典与现代的马家寨古村落
□杨元彬
今年的这个夏天,我去到了湘黔两省交汇处的贵州东大门,一个叫做古思州今岑巩的地方。在交通还不是很便捷的时候,或者说在改革开放的前夕,国内大量的文史学家就将古思州今岑巩不断地阐述,赋予她不同的时代意义。
古思州岑巩县是进入云贵川三省的门户通道,是中国一千多年大西南田氏土司的世居地,思州府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这座古城池以砚文化、土司文化、傩文化和陈圆圆为代表的隐逸文化而最有盛名。岑巩县马家寨终因陈圆圆隐居于此长达十年之久,最终被一个时代激活而成为颇具特色的古村落游览之地。
马家寨我是第三次去了,三次抵达马家寨,每一次的情怀各有不同。
一
一个地方名气的大小,毕竟是由它本身的人文能量来决定的。马家寨一个小小的古村落,从地域环境的成长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因为历史上的陈圆圆生活在这里。当她从潜伏的地下走出地表,于是悼亡的文人来了,追星族来了,看热闹的人也来了。
拂去历史石台上的尘埃,人们清晰地看见一代歌姬陈圆圆于烛光摇曳中的倩影。她蹒跚在雕栏玉砌的宫殿,婀娜多姿的曼妙身姿终究没能挽救大明朝崇祯皇帝的江山,摇摆不定的狐步舞最终也葬送了李闯王的天下。吴三桂的冲冠一怒,陈圆圆竟做了一帘幽梦。
回望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回望吴三桂与大清王朝的那一场生死对决,吴三桂的红粉知己陈圆圆,不知不觉地飘落在马家寨的高山深谷中,隐姓埋名地藏匿了300多年。
吴三桂第十一代“秘传人”吴永鹏,自豪地对前来拜访的笔者说:“我们吴家陈老太婆不但色艺甲天下,而且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眼光远大的大美人。她的一生牵动着大明王朝的兴亡,李闯王盘踞北京的成败,清王朝进攻中原的胜负和决定吴三桂一生的命运。”
命运多舛的陈圆圆相信爱情,相信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多少事转眼如云烟,吴三桂事业做大了,忠言逆耳,陈圆圆被疏远了。时势不能造英雄,吴三桂心力交瘁,陈圆圆问鼎大周政权,献锦囊妙计。在吴三桂的枕边,她吹出了蓝色妖姬的一道救命风。跟吴三桂一起编织了“夜郎计划”,做好帝国崩溃前夕的妥善部署。
吴三桂驾鹤西去,一座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大周王朝走到尽头。
在吴三桂大将马宝的护送下,陈圆圆带领吴三桂的子孙昼夜兼程,穿越洞庭湖的浪花,逆沅江流域而上,抵达夜郎王曾经居住的思州龙鳌河畔。陈圆圆登岸卸船,在山高林密处的芦苇荡里,按照江南习俗重建家园,成功实施了她与吴三桂生前密定的“夜郎计划”。
陈圆圆将落脚点取名马家寨,欺骗了清廷对吴三桂家族的满门抄斩,延续了吴三桂的香火,也是对吴三桂大将马宝恩人的永恒的纪念。
穿梭在马家寨的小巷深处,人们完全能够明白陈圆圆是一个富有眼光的智慧女人。
二
如今见到的马家寨,早已不是记忆中的马家寨了。寨子外围全是新修的白墙灰瓦仿古徽派建筑,间隔处新修了很多亭子,而寨子内的旧木楼也拆除了很多,保存下来的旧木楼高低错落,分布有致,凸显了实用性和观赏性。往日残破的青石板巷道铺上了鹅卵石。
寨子中央,新修建了戏楼,陈圆圆塑像和莲花池,也恢复了练兵场和街市景观。
马家寨依山而建,地下有从山上引入的暗河,寨子外上万亩的田园风光,种满了交易市场上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几百亩的荷花挨着马家寨的边缘盛开,将水乡江南一隅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千多人的自然寨中,一条蜿蜒的柏油路街道,店铺中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跟阳朔的西街有些相似。别致的徽派建筑,让街道既古典又现代。
没生意的老板悠闲地躺在靠椅上摇啊摇,有生意的老板也漫不经心,任旅游者随意地挑选着旅游产品。身边零星飘过黄头发蓝眼睛的情侣,街道上传来王菲低回婉转的《天空》,消闲的食客清谈点奇闻逸事。傍晚的街道弥漫着一种慢生活的格调。
步入马家寨街道中段,有一条入寨的巷道,巷道一侧直立起一根石围子,上面记载着吴三桂后人吴勋煊考中进士获得功名。小巷深处就是马家寨在旅游开发的今天,纪念性地保存下陈圆圆设计出来的吴三桂后人的真正的古民居,大约还有几十栋吧。
今天的旅游者,行走在马家寨依山而建的民居小巷中,依然能够见证陈圆圆按照江南庭院的建筑样式,修建的木质四合院还有两座,交通在木屋寨子的丁字形路口贯通家家户户。没有出入寨子经验的人,走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他们总找不到外出寨子的路。
三
初来乍到,你会去陈圆圆的墓前,凭吊一堆黄土。简单观看墓碑上铭文“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席位,清雍正六年”的字样;两侧的廊柱上书导游词楹联“神州佳人倾城惊国震寰宇,狮山宝地隐恨寄爱藏香身”,以用来吸引或挽留游客。
观看马宝墓,你能平生一种感动。马宝墓为衣冠冢,两则墓联的铭文“重垒土茔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光绪三十二年立。再看马宝墓下方,二世祖吴应麒(吴启华)墓碑联语云“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你会平生一份敬意。即使是真正的对手站立他墓前,也会平生一种敬意,献上一束鲜花。
拜谒名人墓,走访碑林,无外乎是从先人身上找到心灵上的东西。
马家寨后山男左女右两个墓碑群,分别以陈圆圆和马宝为中心,依次往下排列,规模之宏大,尊卑等级之森严,俨然一个缩小版的皇家陵园。马家寨的碑林文化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构成了中国碑林文化中的另类景观形象,激活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
如此规模庞大的家族墓群,如此气势恢宏的家族碑林,在中国的家族墓群和中国的碑林中都难以找到。特别是墓碑的铭文,除了隐含大量的家族历史线索外,剩下的就是生者悲壮地悼念死者。生者要继承先人遗志,顶风沐雨,沿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前行。
寻着马家寨墓碑上的历史记忆,笔者拜访了吴家寨老,记录下陈圆圆生前为吴三桂后人拟定的十八个字辈,“应启仕大朝廷,世宗勋名永能兴国,继可裕坤”。我试着将它断句,不难看出里边文字隐含的信息,与墓碑铭文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管族谱叫御赐薄。
四
相邻村寨大树林陈精明老人说,他家先祖曾经有一位长得容貌姣好的夫人,常常到附近的天安寺去上香,举止文雅很有礼仪。有一次当她上完香,心中高兴,哼起曲调来,声音婉转动听,被陈圆圆听见了,就对她悉心指点。
后来的日子里,陈圆圆将大树林当做娘家走,相约两家永世不能通婚。
比邻而居的谭家湾,是当地的豪门贵族,有人在朝廷做官,陈圆圆就将自己的贴身丫环许配给了谭家少爷。马家寨与谭家湾结为亲戚,大小事务就有谭家湾帮衬。
听村民讲,陈圆圆为了吴三桂后人安全,广接佛缘,乐善好施。她给方圆几十里内外的寺庙都一律置办田产,每座寺庙赠送100亩茶山,还将随行的卫队遣散在寺庙里。陈圆圆以鳌山寺为主寺,以天安寺、松林寺、弥陀寺、中心寺为脚寺,另外建四十八座脚奄。
鳌山寺也是马家寨景区四个景点之一,始建于唐朝天宝(741-756年),开山僧人通慧禅师。大清《思州府志》记载,唐朝通慧禅师奉命给玄宗皇帝治愈疟疾,获赠白马还山,赏赐黄金白银若干。鳌山寺下是碧波荡漾的龙鳌河湖水,陈圆圆常常在河滩沐浴浣纱。
鳌山寺与天安寺距马家寨约十五公里,如今两寺依然香火旺盛。老百姓口头流传,松林寺的茶籽,天安寺的豆子。陈圆圆隐居马家寨期间最先出家鳌山寺,后转入天安寺诵经念佛,也先后充任两寺住持。其实,吴三桂子孙也常在寺院里求学、就医,最终陈圆圆也在天安寺里圆寂。临死时陈圆圆仿武则天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另外,陈圆圆还创立了“秘传人”家规,家族历史不许立文字,只许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