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95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02

创新服务和产品 打造利益共同体

贵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力量

□本报记者 田锦凡

  7月26日至28日,由贵州省工信厅、贵阳市政府联办的首届贵阳工业产品博览会,通过579家本土企业的4.5万平方米大舞台,集中展示贵州工业创新成果及“贵州制造”风采,让人们直观感受贵州制造转型升级的巨大成就,触摸到了贵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现场签约5个代表性项目,投资总额达10.6亿元,这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佐证之一。与此相映衬,今年上半年贵州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折射出贵州工业“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活力,启动实施半年多、旨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全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振兴行动已初见成效。

  而贵州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离不开一股重要力量——金融机构。7月27日,在贵阳工博会现场召开的金融服务产业对接活动发布会透露,全省13家金融机构将加强金融服务与产业需求对接、沟通,更好地服务工业强省战略、助力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撑。

合力“供血”

  2018年12月,贵州省政府印发的《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抵(质)押融资业务,进一步完善续贷、循环贷等流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带动作用,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

  前述金融服务产业对接活动,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积极行动之一。该活动由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省内10余家金融机构联合举办,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与产业需求对接、沟通,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突破工业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加大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助推工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贵阳工博会H3展厅,贵州金融控股集团、工行贵州省分行、农行贵州省分行、中行贵州省分行、交行贵州省分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贵州省农信联社、国泰君安证券贵州分公司、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贵鑫瑞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13家金融机构联合设置了金融服务产业对接区,现场提供洽谈合作平台,向有需求的工业企业推介各种服务工业的金融产品。

  “金融与实体经济、特别与工业是利益共同体,用好和创新金融工具,既是服务好实体经济和工业增效升级,也是发展壮大金融业、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和重要内容。”贵州金融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明尚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持续深入探索推动产融对接,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债务负担,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补齐工业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为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据了解,贵州金融控股集团目前管理着全省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省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母基金等21支基金,管理规模达2186亿元,投资超过500亿元;旗下担保机构累计为企业担保融资逾800亿元,支持省内企业6万余户;旗下风投机构累计为400余家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融资200余亿元,已培育“航宇科技”“东方世纪”“汇通华城”等一大批贵州民营企业,并助推20家企业成功上市。

“量身”服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761亿元,较年初增加7.1亿元、同比增长4.9%;全省金融机构向“互联网+制造业”信贷投放资金99.7亿元、同比增长14.5%,占“互联网+”贷款比重的32.1%;全省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0.8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这是反映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聚焦重点领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一组数据。近年来,该中支紧紧围绕贵州“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加大对全省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千企改造”企业在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利率优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优质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制造业融资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为支持贵州传统制造业转型,人行贵阳中支深入煤炭、白酒、医药等企业调研,引导金融资金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需求;对接制造业过剩产能任务,落实好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放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截至一季度末,全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72.7亿元,同比下降3.7%。

  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行长联席会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针对担保弱化、租赁固定资产无法抵押担保等问题,探索推广股权、采矿权、知识产权、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盘活制造业企业存量资产;创新开展投行、“债转股”业务,为条件较好的制造业企业引入战略伙伴或基金,支持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其它融资服务机构扩大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规模,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此外,进一步强化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研发创新、设备更新、并购整合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为制造业重大项目提供支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统筹运用信贷、理财直投、资管、租赁、保险、产业基金、投行并购等多种金融工具及多样化组合,满足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各金融机构将优惠利率传递到实体经济,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经统筹协调,各金融机构纷纷行动起来:农行贵州省分行先后出台24个制造业子行业信贷政策,从信贷资源配置、贷款审批权限等方面明确了差异化支持举措;工行贵州省分行出台《积极稳妥推动制造业融资业务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营销的意见》等文件,对制造业金融服务进行了明确及细化。

真情“扶危”

  事实上,贵州力促金融资源聚焦并助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早些年便已有行动、见成效,相关案例不胜枚举。

  2015年、2016年前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贵州工业经济陷入下行震荡期。在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全省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着力提高投资有效性、培育金融新供给、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改善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增强工业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贵州银行业的大局意识、责任担当。

  患难见真情。彼时,贵阳银行为助推省内工业企业“三去一降一补”,积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创新机制体制、融资模式、金融产品、合作渠道,大力支持工业及大数据信息产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2016年4月,该行启动科技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专注于包括大数据信息产业在内的科技金融业务的政策研究、顶层设计、机制构建、产品研发等职责,探索“股权债权”等创新模式,进一步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程的体制机制。

  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呼叫业务、电信增值服务上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对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该公司在快速发展中遭遇流动资金不足,而因抵押物相对较少,以传统方式融资难度较大。为此,贵阳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结合传统贷款方式,及时满足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对暂时囿于宏观经济形势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银行应怎么服务?浦发银行贵阳分行的答案是: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携手企业共渡难关。

  2016年初,在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及省国资委、原贵州银监局密切督导下,该分行作为“遵钛集团融资风险协调小组”的牵头银行,提出从债务重组、协同增效、资产盘活等方面发力,解决债务风险、降低资产负债率、助力企业减负增效等一系列思路及建议,与企业共克时艰。通过务实举措配合工业强省战略、保护贵州钛产业的决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金融风险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了改革脱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