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66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13

踏进政协门一生政协情

□桑士棕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四家班子一套车,四轮齐驱向前推。前后左右定好位,全心为民不愧对”这句话道出了县级四家班子共谋发展、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而实际工作中也有人这样说:“县委指方向、政府重实干、人大讲监督、政协敲边鼓”其实这才是对县级四家班子工作协调配合的真实写照。所谓敲边鼓,其实是对政协“广泛团结各族各界人士,求同存异、凝心聚力,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服务大局、增进和谐”工作的高度概括。

  自2006年12月笔者从松桃县政府副县长升任县政协主席以来,从工作转岗的陌生与放松,到对政协工作的熟悉与热爱,无不倾注我探寻政协工作创新的艰辛与践行助推发展的热情,同时也在付出中收获了果实。在12年政协主席岗位上,我坚守“踏进政协门、一生政协情”的归属感,始终保持“政协人”荣辱与共 、和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和求同存异、肝胆相照的包容精神,竭尽全力与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全体政协委员一道,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助推发展、构建和谐适时开创工作新局面。

搭建平台是政协工作之基

  如何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和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优势。为全面提升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以强基固本建设为依托,以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为抓手,以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为重点,全力搭建平台,为委员履职创造条件,推动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

  搭建工作平台。自2006年12月当选县政协主席后,因精减机构原因,原有的片区乡镇政协联络组被全部撤销,政协工作缺少了基层基础,参政议政难免不接地气。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经党组会议研究,决定以主席会议建议案形式,向县委建议:“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设置政协工作联络组,由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兼任联络组组长,每个乡镇安排1至3个政协委员名额,在政协委员中选一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任联络组副组长,同时从乡镇党政办工作人员中明确一名专门负责政协联络组的具体工作,县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2至3万元工作经费。”该建议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时任县委书记龙海和县长叶德恩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基本完成了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设工作,保证了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为县政协履职政延伸了基层触角,提供了经费保障。

  搭建履职平台。如何发挥好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委员知情晓政是协商议政的前提,调研视察、 提案和社情民意是委员履职的重要形式,为了保证委员知情晓政,切实提高委员履职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一是合理分组,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将委员按界别和工作特性编为6个组,其中乡镇委员一个组,分别由五个专委会和办公室管理考核,工作上采取全体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面对面协商等方式。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政府领导参加,加大委员与政府领导交流沟通力度:通过分管副主席带队、专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分期分批组织本专委会委员、到对口联系的政府相关部门走访座谈,增进委员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深入了解、达成思想共识,促进委员知情晓政、精准议政。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委员履职能力水平。2006年政协换届时,新进委员较多,经主席会议协商并报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计划将全体政协委员送到中央统战部苏州培训中心学习培训,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07年县政府拨出专款,由政协组织委员到苏州培训中心(为松桃政协开设的专班)学习一周时间,通过学习培训,既提高了委员的履职能力水平,又让委员开阔了眼界。三是提高提案质量,加大督办力度。一方面注重提案针对性:主动请县委、县政府出题目、交任务,主席会议成员分别带队组成专题调研组,注重质量,一抓到底,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调研任务;另一方面注重提案办理时效性:采取重点提案请书记、县长督办,重要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提案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全力关心与大力支持,通过提高提案质量,强化提案办复措施,有效提升了委员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四是做好经费保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每年县财政都按委员人数预算安排调研视察和学习培训经费,每年每人不少于3000元并逐年增加。通过搭建履职平台,有效发挥了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完善制度是政协工作之要

  加强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是解决政协工作模糊性、随意性、无效性的重要途径,是确保政协工作实效的有力保证。切实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建设,明确三项职能的内容、形式、程序,履职才有根本遵循,真正实现以制度协商、按制度监督、遵制度议政,从而实现政治协商程序化、民主监督组织化、参政议政效果化。一是建立完善各项会议、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制度,提高履职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实效化水平。二是建立机关学习、考核制度。强化周一例会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机关干部职工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作共事能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主席会议对机关各委、办年初定目标、定任务,年终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和发挥委、办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锤炼机关干部职工务实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在推进履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谋、组织、联络、协调、综合、保障作用。三是围绕委员这一履职主体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委员管理办法,将委员分别纳入专委会和办公室进行管理考核,既发挥了委、办作用,又规范了委员履职行为;建立委员履职档案,促进委员“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建立委员履职激励机制,发挥委员的引领表率作用,把委员的荣誉感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强化委员服务工作,为委员履职和委员活动拓展空间和创造条件。同时探索通过界别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界别开展活动提供平台,推动委员加强与本届别群众的联系,确保界别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制度建设,促进了政协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存史资政是政协工作之重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史资料补史之缺、续史之无、详史之略,有其鲜明的统战性、翔实的史料性。通过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文史资料,可以团结和联系各族各界人士,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研究近代、现代历史和补充国家档案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做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首先必须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给予保障。具体工作中,一是精准选题。文史资料工作既要遵循历史,又要突出特色,主要是立足本地挖掘资料,凸显本地文史资源特色和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二是激发活力。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人才聚集的优势,紧紧依靠委员联系社会各族各界的特点,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委员和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撰写和提供文史资料及相关信息,同时为委员和社会人士参与文史工作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三是把好三关。把好政治关,使文史资料发挥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影响,巩固安定团结局面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如2011年征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文集》重点记述1987年9月22至24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到松桃视察调研情况,特别是在县第六次党代会上所作“五个必须”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讲到必须加强民族团结时,胡锦涛要求全体代表和全县人民,“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维护各族人民的团结,”对松桃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好史实关,必须坚持对史料真实可信度的研判,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辨析史料真伪,确保史料价值,特别是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必须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如《果勇候杨芳》的编辑出版,已经退休的县政协原主席代启来和党史办原主任杨武权,不辞辛劳多次奔赴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18个省市有关单位,查阅、抄录收集有关杨芳的文献资料,历时三年多方才编辑出版该史料,确保了史料的真实性。把好文字关,通过抽调或聘请文字功底强、认真细致、责任心强、热爱文史工作的政协委员或社会人士,收集、核实、整理、编辑文史资料稿件,使文史资料文字精练、表述清晰、通俗易懂。四是经费保障,文史资料工作是一个耗时、费力、花钱的工作,没有经费保障、工作难以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给政协预算安排文史专项工作经费8万元,预算经费不足时由财政适时解决,为政协存史资政工作扫清障碍、铺设道路。

  12年的政协工作经历,我最大感悟是:通过服务凝聚委员,加强培训提高委员,搭建平台组织委员,强化管理激励委员,存史资政服务社会,创新工作助推发展。同时让我感受到政府工作与政协工作的一些差异。政府工作与政协工作虽然目标一致,都是为造福一方百姓、谋求快速发展、同步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和谐。但实际工作中,我感到政府工作与政协工作在路径、方法、重点上却不同。在路径上政府工作主要是通过加速发展来改善民生;而政协工作则是通过关注民生来助推发展。在方法上政府工作主要是通过加速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社会服务,来创建和谐环境;而政协工作则是通过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理顺社会情绪、为构建和谐发展建言献策。在工作重点上,政府工作主要是通过紧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全方位推进工作;而政协工作则是通过搭建履职平台,强化制度建设,以史资政建言。最终政府和政协工作的共同任务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目标。

  (作者系松桃县政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