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都匀府(下)
□李滨王
(续接上期)
都匀府的管辖范围
弘治七年五月戊申日(公元1494年6月23日),贵州都匀府正式设置。其管辖范围相当于现今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独山县、三都县全部和平塘县中东部;另外还包括黔东南州麻江县全部、凯里市西部和北部以及丹寨县西部、北部、西南部。《明史·地理志》载,“弘治七年五月,置都匀府于卫城,西有龙山,南有独山巡检司、北有平定关,西南有威镇关。都匀府领麻哈州(今麻江)、独山州(含独山)、清平县(今凯里炉山)、都匀、邦水、平塘、平洲六洞等二州一县四长官司”。《明史·都匀府》又云:“弘治七年五月置都匀府於卫城。西有龙山,南有独山镇巡检司,北有平定关,西有威镇关(俱洪武二十四年置)。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四。西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这是都匀府在明朝时期的管辖范围”。
麻哈州:麻哈州片区即现今麻江县全境。包括原为麻哈长官司地,其地包括以现今麻江坝子为中心以及周边乡镇;平定长官司管辖现今麻江县东部和南部;乐平长官司在麻哈州西北管辖麻江县北部和西部。《明史·都匀府》载:本麻哈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弘治七年五月升为州,来属,南有麻哈江……南距府六十里。领长官司二,乐平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四年五月置,属云南,后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东北有马场山,南有乐平溪;平定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东有山江河。
独山州:独山州片区即现今独山县全境。独山州片区管辖地区包括原独山九名九姓长官司地、丰宁上长官司地、丰宁下长官司地和陈蒙烂土长官司地。其中九名九姓长官司改为独山州,该州包括现今独山城区坝子上至麻万镇下至地方(管辖 235 寨);丰宁上司即现今独山上司镇(管 182 寨);丰宁下司即现今独山下司镇(101 寨),上下司管辖范围包括独山整个南部地区,最南端跟广西布政使司庆远府南丹州为界;陈蒙烂土长官司即烂土长官司和普安土舍地。以现今三都烂土和大河坝子为中心管辖三都县西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即现今大河镇、丰乐镇、普安镇和烂土镇,其地界西段与原九名九姓长官司、都匀副长官司地界相连。据《三都县志》引乾隆《独山州志》云:烂土长官司疆域……东西宽 126 市里,南北长 138 市里,以司治烂土中心,正东抵都江甲绍寨交界 110 里,正南与荔波县高黑寨交界 49 里,正西与独山拟洞寨交界16里,正北与都江榴迭寨交界89里,共辖 153 寨。 ……普安土舍疆域……以司治普屯为中心,正东抵都江翁寨交界 80 里,正南抵巴开汛交界 35 里,正西抵独山五庄交界 50 里,东北抵八寨排到交界 40 里,共辖地面积纵横 60 里,管 159 寨。《明史·都匀府》载:本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升为独山州,属府,南有独山,有独山江,……南入广西天河县界……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一,长官司二: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州东,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东南有梅花洞;丰宁长官司,州西南,洪武二十三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西南有行郎山。
清平县:包括清平县片区,原为清平长官司地,其地理范围包括现今凯里市炉山镇以及周边大部分地区。《明史·都匀府》载:府北,本清平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改为县,属麻哈州,后来属。东有香炉山,嘉靖十二年四月徙清平卫中左所於此。北有云溪洞。南有木级坡。又东有山江河,源出香炉山,有舟溪江流合焉,亦都匀河上源。又南有鸡场关,北有罗冲关,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又东北有黎树等寨。
都匀长官司:包括都匀正长官司和都匀副长官司管辖的范围。都匀正长官司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今都匀卫治城区(即都匀坝子,明清时期称为附郭,这是整个都匀地区最大的坝子,该坝子 “北自陆家桥南自海腰,各距城十二里,阔则五里、二、三里不等。以亩法约之,可六百顷。剑河中贯,夹岸阡陌相连,一望龙鳞聚沟,塍交错腴也),小围寨镇东南部,河阳乡东部和良亩乡大部(管 49 寨);都匀副长官司以王司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王司镇、基长乡、阳和乡和奉合乡大部分地区(管 103 寨)。《明史》卷四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之《贵州·都匀府》云:府南,元上都匀等处军民长官司,洪武十六年更名,南有都匀河,亦名马尾河。
邦水长官司:邦水长官司以邦水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甘塘镇、摆忙乡和杨柳街镇西部(管57 寨)。《明史》卷四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之《贵州·都匀府》云:府西,元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十六年更名,邦水河在东南,本名扳河,即都匀河上源。
平浪长官司:以平浪坝子、包阳坝子和凯口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平浪镇、凯口镇、石龙乡和河阳乡西部(管 113 寨)。《明史》卷四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之《贵州·都匀府》云:府西,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凯阳山,上有灭苗镇,即故凯口囤。东南有麦冲河。
平洲六洞长官司:以平州坝子和六洞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平塘县中部南部和东部、东南部。《明史》卷四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之《贵州·都匀府》云:府西南,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六洞山。南有平洲河,中有沙洲。
都匀府设置后的行政建置变化
明朝设置都匀府之后,直至清朝初期,都匀府管辖的范围基本不变。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属贵州行省,仍领麻哈州、独山州和清平县,并领都匀、邦水、平浪、平洲六洞四长官司;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据《清实录》载:“康熙七年初二日,裁贵州清平县,归并麻哈州。”又载:“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十二月初一日,龙里、清平、平越、普定、都匀五卫俱改为县,各设知县、典史一员。”改都匀卫为都匀县后,又恢复清平县。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添设分守贵东道,驻平越,都匀府隶之。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裁平洲六洞长官司。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裁平浪司。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八寨、丹江二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都匀府设理苗通判一员,驻上江,并置都江厅(今三都县都江镇)。同年,将广西庆远府河池州所属的荔波县划归都匀府。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将都匀府划归古州兵备道管辖。
至此,据《清实录》载,都匀府管辖范围扩大为二州三县三厅,即麻哈州(今麻江)、独山州(含独山);清平县(今凯里炉山)、都匀县(今都匀市)、荔波县(今荔波县;清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清延将;八寨厅(今丹寨县)、都江厅(今三都县)、丹江厅(今雷山县),还含凯里、方村二县丞。西北距省治二百四十里。广三百二十里,袤四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六度十三分。京师偏西九度三分。
都匀卫,明置。康熙十一年都匀含城内东山,西龙山,北梦遇山,西南凯阳山。马尾河为清水江南源,出县西南,合一小水,又北纳邦水河、龙潭河,东流入麻哈。麦冲河出县南,合四小水,西南流为丰安河,入独山。西:石屏关、威镇关。北:平定关。南:都匀司,西:邦水司长官一,明属府。顺治初改隶。平浪司长官一,明属府。顺治初改隶。雍正五年裁。
麻哈州,府北六十里。东:皮陇、天台。南:天马。西:玉屏、铜鼓山。南:麻哈河,有二源,经城西合为一水,又名两岔江,北流入平越。马尾河自府东流入境,迳吴家司,北流入清平。谷硐、卡乌二汛。南:乐平司长官一。落户土舍一。东:平定司长官一。宣威土舍一。北:养鹅土千总一。西:旧司土舍一。
独山州,府西南百二十里。南有独山,州以此名。东:文汉山。南:镇灵。西:行郎山。南:独山江,即都江上源,古牂柯江也,出水岩梅花峒,东北流,经烂土司,马场河分流注之,折东入都江。西:凤饮河,出飞凤井,环城流,入独山江。丰安河自都匀入,迳城北,深河、平舟河来注之,再西入长寨。南:鸡公关。北:阿坑关。三角,州同一。巴开、打略二汛。附郭独山司长官一。南:丰宁上长官司一。东南:丰宁下长官司一。三捧土舍一。东:烂土司长官一。东北:普安土舍一。
清平县,府东北百二十里。明,县。康熙七年省入麻哈州,十一年复置,裁清平卫入之。南:水箐。东:棋盘。北:侍讲山。东南:香炉。东北:天榜山。猪梁江为清水江北源,自平越入,会麻哈河,东流入黄平。东南:马尾河,即剑江,自都匀入,北流入清水。南:鸡场关。凯里县丞一。排养、炉山二汛。东:凯里司安抚使,裁。
荔波县,府东南二百里。顺治初,承明隶广西庆远府。雍正十年改隶。东:水排山。北:分水岭。荔泉在城北,县以此名。劳村江出县东北,西南流,与峨江会。峨江河,南北二源,合于水董,再西南,永长溪自古州迳都江南,合数小水注之,入广西南丹土州。南:黎明关。西:马甲关。方村县丞一。有三洞、方村二汛。
八寨厅,府东九十里。明,天坝土司地。雍正六年,平苗疆置。西:得鹿山、大登高山,均险要。西:马尾河,自都匀入,东北流,入麻哈。龙泉自龙井、南泉自丹江,均入马尾河。都江自独山迳都江南,一水出北坡脚寨,南流入都江境来会。南:羊勇关。北:五里关。有九门汛。东南:杨武排调司长官一。东:永安司长官一。
丹江厅,府东北百四十里。明,生苗地。雍正六年,平苗疆置。西南:九门山。东南:牛皮箐,迤逦数百里,亘八寨、都江、古州界。大丹江源出西南,小丹江自东南来会,曰九股河,东北流,入台拱。东:防里河,西流入丹江。鸡讲、黄茅、乌叠、顶冠、空稗、松林六汛。东北鸡讲、北黄茅、西南乌叠土千总一。
都江厅,府东南二百二十二里。明,来牛大寨地。雍正六年,平苗疆置。西:柳叠山。东北:大坪山。都江上流曰独山江,自独山东流入,羊乌河合乌沟河来会,又东入古州。北:排常关。有顺德、归仁土千总一。
此后民国3年(公元1914年)撤都匀府,改设都匀县为一等县,次年降为二等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都匀直属贵州省长公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11月成立都匀县人民政府。1956年8月8日,都匀成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城市。1958年6月,都匀建市,后又撤销;1965年恢复为市;1966年城关设置为县级市,区乡归都匀县;1983年8月,都匀县并入都匀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