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题
近年来,贵州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驱动经济社会后发赶超。通过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和科技变革制高点,统筹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大数据战略行动,在全省催生了一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支撑、新引擎、新动能、新通道、新平台和新机制。
创新驱动展活力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政协报联合推出的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我是主持人徐兴海。
今天的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省政协委员,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克岩,省政协委员,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娄松,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来一起围绕“创新驱动展活力”的话题进行探讨。欢迎三位嘉宾。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它省份的发展新路。全省上下牢记殷殷嘱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驱动经济社会后发赶超。通过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和科技变革制高点,统筹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大数据战略行动,催生了一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支撑、新引擎、新动能、新通道、新平台和新机制。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智慧树”繁花开贵州
在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中,位于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天眼”闪亮登场。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代表,这个世界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为整个人类打开了双眼。它不仅是贵州的骄傲,也是全球发展“中国方案”的“贵州智慧”。
生态环境好、气候凉爽、能源充足、地质稳定,这些独特优势夯实了先行先试的底气。从2014年开始,贵州率先谋划大数据发展、提出块数据理念、推动区块链发展,加快推进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积极探索大数据的法治保障,搭建大数据跨区域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大数据发展管理机制,创造出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编制全国首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11个“第一”,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贡献了“贵州经验”。
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数据创新应用,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双千工程”“万企融合”行动,率先实现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省覆盖,全面激活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效增长的内生动力。
如今在贵州,大数据这棵“智慧树”花开正艳。而科技创新不止影响全球尖端领域,也浸润于本地的日常点滴:“大数据+警务管理”,使百姓生活更安心、便捷;“大数据+农业生产”,使精准扶贫的效率极大提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已然成为贵州人的广泛共识。
主持人:近几年,贵州以大数据为重要载体的创新驱动,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完这个短片,请三位嘉宾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你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哪些科技创新、大数据应用的具体事例?
康克岩:20多年来,全球进入一个互联网驱动的时代,任何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发展潮流。从生活角度来说,现在我们不论是出门打车、吃饭,还是购物、办理各种事情,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大数据。由于计算机、互联网、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大幅度提升,大数据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城市到乡村都无一例外。
大数据发展,给贵州这种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带来了很多弯道取直的机会。过去,传统产业发展往往形成路径依赖,比如做方便面的企业,想超越康师傅可能很困难;做辣椒调味品的企业,想超越“老干妈”也会很困难。但市场上流行的一句话说,打败康师傅的不是今麦郎、而是互联网,这就是弯道取直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
娄 松:前些年,贵阳还没发展大数据的时候,“两抢一盗”犯罪行为很猖獗,公安机关破案比较困难。这几年应用大数据以后,把刑侦、技侦、网安的数据都融通起来,再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很快就能锁定犯罪分子,破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据我了解,现在只用0.6秒的时间,就可以把监测范围内的人员锁定。
比如一些盗窃案件,一直深挖不到犯罪分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集合、分析,就能调动公安、居委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从一名犯罪嫌疑人入手,最终把整个案件的一批人都找出来。在公安系统的大数据平台,数据应用能够快速、便捷、精准、高效地帮助破案,说明大数据给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
谢 泉:大数据应用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确实是举不胜举。在高校里,大数据应用也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以前做材料研究,都是靠实验来筛选;现在有大数据技术,日本一位科学家就把别人做材料失败、丢弃的数据收集起来,再分析为什么失败、实验数据是什么,最后发现了一种新型材料,目前已经亮相市场。
现在,大数据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多,包括电力、机械、电器、交通等各个行业。无论你做哪一类学术研究,都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去年,在国际顶尖的学术杂志里,就有很多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相关理论文章。
主持人:与四五年前相比,我们现在提起大数据已经不再那么陌生了,因为它几乎无处不在。所以说,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应用。那么,贵州在加快推动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康克岩:贵州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显著成效。比如商用方面,贵阳有一家叫货车帮的企业,把送货、拉货的人都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让大家实现更高效地对接。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就像出门使用滴滴打车一样,既能实现物流运输,又能增加货车司机收入。它有一句口号叫“货车帮、帮货车”,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物流行业再造的形象——没有货,就没有货车;没有货车,就没有货车司机。现在,货车帮已经成为中国的“独角兽”企业。
在民生应用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也如影随形。比如,过去想知道一条河流的洪涝情况,需要很长的预测时间;现在由于数据采集、计算能力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够在72小时之内,快速地对小流域作出准确预报。这对抗洪抢险、保障民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一项科技应用。贵州在这些方面的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足以赢得中国乃至世界的尊重。
娄 松:贵州举全省之力发展大数据产业,“聚通用”都是走前列、做表率的,可以用4句话20个字来概括: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比如2017年4月,公安部批复贵阳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2018年5月,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综合靶场”一期在贵阳建成。
近年来,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大力推动产业聚集,全省大数据相关企业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发展到近9000家,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二是大力推动数据集聚、融通、应用,通过加快政府数据“聚通用”,做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进一张网办全省事”,以“数据铁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雷山县的“通村村”APP就是一个好例子。因为农村山路崎岖、村寨比较分散,造成群众、学生出行和物流运输困难。当地政府通过打造这个平台,以交通运输为纽带,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连接千村万户,搭建覆盖乡村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网,有效解决了居住分散与流通效率问题。目前,“通村村”已经被交通运输部作为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
谢 泉:现在,大数据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比如生活方面的交通、教育、医疗等。这几年,远程医疗发展得非常快、非常好,贵州的远程医疗平台已经形成基本框架,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这对广大群众的生活帮助很大。
在企业方面,贵州有一家做混凝土建材的企业叫兴达兴,过去加工混凝土只有一台搅拌机,现在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把传统企业完全改造成了智能化企业。大家都熟知的“智能制造”、智能化管理,就是大数据在企业广泛应用的具体体现。所以说,贵州从2013年开始先行发展大数据,这个战略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中国数谷”大展宏图
2018年5月,爽爽的贵阳热情洋溢,一年一度召开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再次吸引国内外众多商海翘楚、业界巨擘聚首,围绕“数化万物·智在融合”的主题齐瞻未来、共绘蓝图。
这已是贵阳第四次举办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数博会”因贵州、贵阳发展大数据而生,贵州、贵阳的大数据也因“数博会”举办而生机勃发。作为发展模式的全新样态,贵阳大数据产业集群用全球最尖端的技术,为地方经济腾飞提供了最强劲的功能支撑。
对这个“三不沿”的省城来说,发展大数据产业无疑是“上上之选”。近几年,贵阳抢抓与北京中关村深度合作、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等机遇,勇敢地站上新科技革命与新产业革命交叉融合的潮头,把大数据作为推动经济提质转型的主攻点和突破口,紧紧围绕大数据产业核心、关联、衍生三大业态,发展数据中心、呼叫中心、软件与服务外包、端产品制造等,着力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
如今,“中国大数据之都”被外界频频点赞,一个大数据产业高度聚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数据治理精准施策、大数据服务精准高效的“中国数谷”,正在西南地区冉冉升起。
主持人:我们经常讲“大数据+”,指的就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渗透融合。从当前来看,贵州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还面临哪些主要课题?下一步怎样破题?
康克岩:我认为,贵州当下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缺失问题。众所周知,贵州发展大数据这几年,正是人才大量涌入的几年,也是全省人民对创新发展充满信心的几年。
在这个进程中,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让勇于和擅于创新者来到贵州以后,都说“这个地方懂我们”,给他们提供更多施展身手的机会,就一定能够在创新驱动方面胜出,从而改变传统的发展路径,打破依赖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固有格局。
娄 松:高端人才数量不足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全省大数据行业“小散弱”,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这几年,虽然我们引入了一大批大数据相关企业,但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件事:一是想方设法盘活存量,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帮助、扶持原有的企业。二是想方设法做大增量,采取专项资金或者基金的形式,加大对新引进企业的支持力度,撬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从更深层次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化管理。
谢 泉:创新驱动是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不可能一触而就,过程会面临各种困难,需要不断地破题。为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去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物理、生物、心理、社会、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针对人才缺失问题,我们必须把学科体系构建到位。目前,贵州的研究生、博士生数量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全省大数据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所以,省委、省政府应该抢抓贵州率先步入大数据时代、贵州大学成为全国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历史性机遇,向教育部多申请一些学位点,加大对大数据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解决好科技创新基础人才、中端人才、高端人才的储备问题。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对后发省份贵州来说,大数据是坚定不移向纵深推进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更是事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创新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去几年,贵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已经在一张白纸上绘出大数据发展的多彩画卷。今后,我们仍需认准战略大胆干、盯准路子加快干、坚定方向一直干,让这颗“智慧树”的繁花常开常艳、越开越艳。好了,感谢三位嘉宾来到演播间,感谢观众朋友收看这期节目,我们明晚见!
省政协委员,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克岩
省政协委员,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娄松
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
节目录制现场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田锦凡 图片摄影/本报记者 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