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海:“让贫困群众早日致富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自开展对口扶贫协作以来,张家港市与沿河县建立起了手拉手、心连心、亲如一家的深厚友谊。在帮扶工作中,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让贵州的贫困群众早日致富是我的责任和使命。”陈世海说。
陈世海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政协党组成员、常委,于2017年3月到我省挂职沿河县委常委、副县长。12月5日,记者随同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新闻小分队走进沿河县,对陈世海进行了采访。
陈世海给记者的感觉十分健谈,谈到对贵州的印象,陈世海的感觉是:山多,他统计了一下,有8000多座,是名副其实的山区。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记者了解到,在张家港与沿河正式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后,作为帮扶工作队的队长,陈世海带领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搭建起沿河与张家港的协作之桥,逐步探索出了“五位一体”“携手奔小康”全面结对帮扶新模式,实现了两地市县、乡镇、村村、村企、园区五个层面全面结对。
陈世海说,张家港市教育、卫生、农业、党校等部门积极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和系统培训活动,逐一签订两地对口帮扶合作协议,帮助沿河提高教育、医疗等的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签订的“张家港·沿河助学帮扶基金”, 以扶贫济困、助学育才为宗旨,重点帮助沿河贫困学生解决就学困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沿河县学子更好地实现读书梦、成才梦和就业梦。
如同陈世海介绍,记者采访得知,张家港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先后赴沿河考察调研、洽谈投资、爱心捐赠,累计达66批、500余人次,为两地开展深层次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鉴于陈世海的帮扶工作取得的成效,在今年我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他因此荣获了贵州省委表彰的“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扑下身子‘拔穷根’ 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是陈世海爱说的一句话。
记者了解到,到沿河县的一年多时间里,陈世海走访了该县许多贫困山区。
沿河县中界镇的有机农业产业园,是高峰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具雏形。园区分为百果林、美国金瓜、设施农业区、露地种植区、稻鸭共作区5大板块,种植一批名优品种,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循环发展之路。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产业园区的建设,始终牵动着陈世海的心,每隔一段时间,陈世海都要来到产业园现场指导。在产业园区,陈世海与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农民一起详细查看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使产业园区早日建成,成为高峰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张家港市善港村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副领队、书记吴喜英介绍,高峰村有机产业园共将规划120亩地,已经建成50亩、20000平方米立体大棚,将引进日本网纹蜜瓜、日本限根葡萄、台湾红颜草莓等有机品种,还将建成稻鸭共作的有机水稻产业园,有机产业园的建成将带领高峰村的群众脱贫致富,为高峰村的村级经济提供新的载体平台。
而在沿河县淇滩镇铜鼓村生态肉牛养殖基地,也是在陈世海的协调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铜鼓村生态肉牛养殖项目基地占地面积30亩,建设总投资325万余元。该项目采取以“村支部+公司+农户”的形式运行,覆盖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家港对口帮扶资金80万元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减贫摘帽”奖励资金60万元均已量化到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贵州沿河梓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的第一期肉牛已经进栏102头,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为助推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奠垫了坚实的基础。
沿河县委选派深度贫困村铜鼓村支部书记杜尚会说,我们铜鼓村在2017年的时候,肉牛基地建设起来了,是在陈世海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得到张家港市的80万元帮扶资金,在年底的时候呢,我们如期给老百姓进行了分红。在2018年,我们仍然采取这种模式,把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今年的效益分红,到年底的时候,确保我们的贫困户要实实在在地增收。
陈世海在到沿河县的挂职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做了许多工作。问之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陈世海说:“作为政协委员和张家港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的一员,来到沿河县开启为期四年的东西部扶贫工作新征程,与沿河人民一起共同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此我非常我有信心。作为一名外地帮扶干部,我将在今后的志智双扶工作中,继续助力于沿河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同步小康,使贵州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